2025年9月10日,2025风险科学年会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行,会议由清华经管学院《风险科学》(Risk Sciences)期刊与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联合主办。会议汇聚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通过组织多场专题论坛与平行分会,共同探讨未来风险管理的挑战与创新路径。
新加坡全球亚洲保险合作伙伴组织(Global-Asia Insurance Partnership,GAIP)首席执行官郑敏宏(Min Hung Cheng)在致辞中指出,“可测量方可管理”,呼吁以科学量化不确定性、以先见化解风险并弥合保障缺口。清华经管学院讲席教授、Risk Sciences执行主编冯润桓教授提出,风险科学应突破传统学科藩篱,迈向跨学科深度融合;我们应共同探寻其内在的“统一理论核心”,并鼓励每一位研究者永葆探求未知的好奇,以开放的心态和永恒的好奇心迎接新挑战。南洋理工大学亚当·D·斯威策(Adam D. Switzer)教授介绍了南洋理工大学的气候转型计划,这个计划涵盖风险域串联“气候与金融市场”“气候与人类健康”等研究。南洋理工大学银行与金融系副教授、保险风险与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神谷新一(Shinichi Kamiya)介绍了中心在风险与保险研究、教育方面的持续投入,和所取得成果以及经验,并欢迎大家开展跨区域合作。南洋理工大学银行与金融系副教授、副系主任、保险风险与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文君致辞,简要回顾了所在院系与研究中心在保险、风险与金融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就,并高度概括了当前学科前沿动态与未来趋势。
大会聚焦全球前沿风险议题,以三场专题论坛为主轴,围绕强化金融体系韧性、气候变化与应对以及新兴风险治理等领域展开高水平对话。在强化金融体系韧性的论坛上,嘉宾们就公司风险、资本市场动态与退休挑战等议题展开交流,讨论聚焦养老金系统的可持续性、资本市场稳定性与公司治理机制,为长期金融安全与社会养老保障提供了学术见解和政策启示。在气候变化与应对的论坛上,与会嘉宾从气候风险建模、气候金融与系统韧性等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借助科学数据、模型工具与保险创新提升社会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推动韧性基础设施与可持续金融机制的建设。在新兴风险治理的论坛上,多位专家共同解析人工智能、数字健康与下一代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议题涵盖生成式AI治理、公众风险认知、算法透明度与数字健康生态系统,为科技加速演进背景下的制度设计与负责任创新提供了跨学科视角。
此外,会议设立4个平行分会场,与会学者通过学术报告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风险、人工智能风险、气候与可持续金融、死亡率与长寿风险、机器学习应用、巨灾建模、风险理论、保险创新、企业责任、风险转移工具、汽车保险创新、供应链韧性及金融科技等众多前沿领域。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通过多维度、跨学科的对话,为不同领域的学者与实践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为推动全球风险管理与可持续治理贡献了重要思路与解决方案。
供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编辑:张晓雪
审核:卫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