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4日下午,“iTsinghua学堂——名师大家进中学”系列巡讲活动走进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陈劲教授来到杭州学军中学西溪校区为高一、高二年级同学和部分初三学生家长作了题为“培养改变世界的创新者”的演讲。
陈劲教授从政府今年5月20日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到的把中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时间表说起,强调国家实现持续创新的刻不容缓。他结合中国南车集团开发出时速800公里的高铁和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等例子,说明我国在突破性自主创新和渐进性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在变革性自主创新方面与英国、美国、印度等科技强国存在一定差距。所以,陈劲教授鼓励未来中国的企业家学习这些国家用市场机制调节和产权制度革新的优秀经验,打造出能够超越苹果、微软、谷歌、可口可乐、IBM等企业的中国企业。他说,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断提出原创的概念,中国也必须提出超越欧美的概念与概念体系。
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陈劲教授走进杭州学军中学畅谈“培养改变世界的创新者”
之后,陈劲教授从自己思考欧洲和亚洲为何培养不出乔布斯与马克斯这样的企业家的问题中,得到了一个答案:中国未来取决于创新思想和日益提升的知识产权创造力。由此,他谈到我们国家应该努力培养创新人才。从《他们创造了美国》这本书中,他明白了创新就是个人思想的商业化、产业化,希望自己去改变社会、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社会的进程。“我在翻译托尼·瓦格纳(Tony Wagner)的《创新者的培养》时内心产生了很多遗憾,遗憾我们国家的心理学家没有提出创新的概念,遗憾我们中国人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太多而没有充分重视领导力这种创新能力。”陈劲教授说,如果我们想在今天的世界上保持国际竞争力,需要的不只是一些企业家和创业者,更多的是要激发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和进取能力。所以,他希望在座的学军学子能敢于创新,去发展自己的领导力、想象力、胆略、综合能力和毅力。同时,他呼吁中学教育不要分专业、不要分文理科,而要进行通识教育。“通识人才是更好的人才。”陈劲教授说。随后,陈劲教授集中介绍他从美国硅谷的观察中所得到的创新者应具备的五大素质:直觉,意志,欢乐,力量,热情。由“意志”和“力量”,他特别提到了体育锻炼对于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他说,在清华大学有一句名言:无体育,不清华。
最后,陈劲教授的演讲回到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培养创新者?他建议在座的学军学子进行多学科学习,注意左右脑的平衡,在人文关怀方面多学习印度的朴素式创新。他还由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基因改变人生》一书提到有趣的话题:食物可以改变人的基因。他很幽默地建议在座同学的母亲们多学习谷歌公司的厨师,进修营养学硕士,为培养子女成为创新人才做点努力。
此次报告会是清华大学iTsinghua学堂项目活动之一。今年4月开始,清华大学推出iTsinghua学堂项目,首批iTsinghua学堂讲师共70余名教授,包括院士近10人,他们走进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中学,每年开设100场左右的讲座,为中学生讲述学科前沿、专业发展、清华故事与大学文化。(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编辑:沟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