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知行合一·探究内蒙”课程实践调研环节收官。本次课程是继今年1月探究珠三角地区之后,“知行合一·产业探究——2016中国产业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系列课程的第二站。学院精心设计了产业研究和企业实地调研行程,选择了内蒙古重点地区的6个重点行业,将选课的学生分为6个小组,并为每组学生配备了行业导师,让选课学生全面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共同探讨产业发展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等问题,为政府和企业建言献策。
“知行合一·产业探究——2016中国产业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系列课程责任教师、清华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焦捷教授介绍课程情况
7月6日至9日,由课程责任教师、清华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焦捷教授与经管学院研究生工作组组长杨思群教授带队,16名在校清华MBA学生来到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与呼和浩特市,对亿利资源集团、神东煤炭、百事公司、鄂尔多斯集团、内蒙古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北方重工业集团以及伊利集团进行了深入调研。
在达拉特旗的百事公司马铃薯种植基地,清华师生们参观了农场,近距离观察了马铃薯的生长情况。百事公司农业事业部总监赵志强和企业社会责任部高级经理陈维先后向同学们介绍了百事公司“人类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和具体实践,并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同学们还重点考察了亿利资源集团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光能发电项目、生态修复实验室、生态健康产业园区、沙漠节水农业示范区、七星湖旅游开发区以及生态沙漠产业。在鄂尔多斯现代羊绒工业园参访期间,同学们深入参观了技术中心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羊绒生产车间等部门,详细了解了产品的原料加工、技术检验等情况,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解答了清华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在内蒙古包头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园区副主任李永刚向清华师生们介绍了园区的基本情况与未来规划,师生一行重点对园区内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与北方重工业集团进行了调研。在伊利集团总部,清华师生们依次参观了伊利集团的牧场、文化博物馆与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了伊利品牌建设、产品种类、产品效用,以及伊利企业概况、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等内容。参访以后,伊利集团副总裁蔚林聪、副总裁包智勇、创新中心副总经理云站友等在座谈中,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伊利核心竞争力、销售网络的管理架构、与国际品牌竞争等问题,一一进行了作答。在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洗选中心,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环装线车站的运作情况,深入了解神东煤炭集团矿电路港一体化、产运销一条龙运营模式与新型集约化生产模式。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樊建军参加座谈会并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知行合一·产业探究——2016中国产业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系列课:清华MBA师生在伊利集团调研学习
“知行合一·产业探究——2016中国产业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系列课程:清华MBA师生在内蒙古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调研学习
参与此次课程的清华MBA同学表示内蒙古实地调研让他们受益良多。孙爱华(MBA2015)说,“知行合一·探究内蒙”课程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理念,让MBA学生实地深入研究区域经济、行业发展,促使MBA学生对区域及行业发展做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从事风险投资工作的杨晓敏(MBA2014)说,“这次考察让我们获取书本上没有的实践经验。我想进一步把这些本土经验分享给创业者们,帮助创业企业成功扩张。”赵静(MBA2015)说,“内蒙的五天,最大的感触就是那些扎根沙漠的工作者、企业,用自己的行动为环境、牧民、社会做着点滴的贡献,这种执着和坚定,让人叹服,这种多方共赢的企业发展模式值得学习和探讨。”
此系列课程由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与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安永公司合作开设,授课对象为清华MBA同学与本、硕、博同学。课程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各自独立,分别对应中国主要的经济发展板块(西南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内蒙地区等)当中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与当地的政府领导、企业家、清华校友进行广泛交流研讨,全面充分了解当前中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参与提升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课程以为期一周的密集授课、行业研究和企业调研为主要形式。这门课是学分课程,每一模块分别为1学分(16学时),学习形式为自选模块。(供稿:MBA教育中心 通讯员:陈芳 责编:张磊)
“知行合一·产业探究——清华学子广东行”调研座谈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