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

2016-08-10
阅读:

2016年7月27日至30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和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共同主办,陕西省保险学会协办的“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CICIRM2016)在西安举行。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230位学界、商界、政界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中心主任、金融系陈秉正教授主持。清华经管学院苏黎世保险集团讲席教授、金融系Michael Powers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辞。

 

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中心主任、金融系陈秉正教授主持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开幕式

清华经管学院苏黎世保险集团讲席教授、金融系Michael Powers教授首先致辞。他对各方大力支持以及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已经连续举办6届,是国内相关领域唯一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他希望通过会议分享学术新知,增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进而提高大家的学术科研水平,促进学生培养。

 

清华经管学院苏黎世保险集团讲席教授、金融系Michael .Powers教授为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开幕式致辞

此次大会共有5个特邀主题演讲、15个大会报告和分布于23个分会场的85个分组报告。分组报告会的主题涉及精算方法与应用、风险管理、保险市场发展与监管、养老与社会保障、人寿与健康保险、保险经济学、行为保险学等多个领域。

德国慕尼黑大学Andreas Richter教授、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佛罗里达州立大学Patricia H. Born教授、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企划部总经理陆惠其、北美精算学会中国区首席代表李晶鑫分别作大会特邀主题演讲。

德国慕尼黑大学Andreas Richter教授以“风险分类(禁止)与保险”为题,指出风险分类是指保险人利用可观察的被保险人的风险特征、依据预期索赔金额,将被保险个体进行分组,来计算相应的保费,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Andreas Richter教授强调,风险分类是竞争性保险市场的结果,是保险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目前风险分类的新依据有很多,如电信资费、可穿戴设备和健康APP、基因检测等,但基因检测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受到了一系列法律限制。Andreas Richter教授认为,根据基因检测进行风险分类有助于减少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以“中国保险业的使命与担当”主题,强调“十三五”时期保险业仍然处在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同时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理论界应加强对保险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为保险业发展和保险监管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姚会长进一步明确中国保险学会的角色和作用是致力打造行业创新发展智库,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引领行业学术研究,调研各方资源为繁荣保险学术、促进保险业创新发展服务,提升保险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Patricia H. Born教授以“巨灾风险管理的跨学科、跨国界的合作”为题,他认为,世界范围内巨灾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都在逐年递增。一方面,不同国家之间由于在国家大小、发展阶段,风险类型、发生频率和严重性、保险市场结构及法律和监管环境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巨灾的管理应该是一种跨越国界的协作。另一方面,巨灾风险管理应该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需要地震学家、工程师、保险与再保险专家、气象学家、物理学家、地理学家、精算师、统计学家、数学家及软件专家的共同努力。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企划部总经理陆惠其发表了题为“寿险业数字化变革:以精准服务驱动供给升级”的演讲。陆惠其围绕数字化浪潮深刻改变客户需求内涵和寿险业边界,以精准服务为核心的新商业模式将根本破解行业传统模式痛点,构建精准服务客户的大寿险数字化生态圈驱动供给升级等三个方面行了全面阐述。

北美精算学会中国区首席代表李晶鑫女士,带来了“SOA在中国合作共赢”的主题演讲。

 

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现场

   为促进保险研究和实务的结合,2010年以来开始举行的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每年都会组织一个专题“业界论坛”,邀请政府、保险业界的专家就保险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或前沿问题展开研讨。今年业界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国家风险与保险”。

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刘峰先生在本次年会业界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刘峰认为,这次业界论坛确定的主题“一带一路:国家风险与保险”很有研究价值和是实际意义。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国家提出的,是根据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对于开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和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刘峰指出,保险作为市场化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手段,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中,保险业有天然优势,也任重道远。刘峰进一步指出,保险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未来,积极发挥保险的资金融通、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推动优势产业和资本走出去,优化国家发展格局,为实现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险保障;保险业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从行业层面,积极推动把保险机制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建立健全有效工作机制;从公司层面,对接国家战略,制定、完善参与“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

国资委研究中心处长、国家行政学院特聘教授支东生先生以“从马里恐怖袭击事件看“一带一路”安全风险管理”为题,在业界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近年来,中央企业海外经营环境渐趋恶化,我国企业海外项目和人员经常成为一些暴恐势力的攻击目标,我国企业海外项目员工遇袭事件频频发生,部分国家暴恐势力将袭击中国目标作为实现其政治或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结合他本人从事的“中央企业‘一带一路’安保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支东生对企业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安全风险管理进行了阐述,从系统化、常态化、专业化、市场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企业境外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思路。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别风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稳教授在业界论坛的主题报告中,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研发的“国家风险量化评价体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改革与企业管理部副总经理周国芳、中亚陕西商会会长吉延伟、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精算/产品开发部副总经理杨慧晶、达信(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李铭、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金融险总监毛亮等也应邀参加了本次年会的业界论坛,并发表讲话。

 

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现场

“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中心为促进中国与国际在保险、风险管理及精算科学等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每年在中国不同城市举办的国内保险与风险管理学界唯一的国际性学术年会。从2010年开始至今,已在中国的西宁(2010年)、北京(2011年)、青岛(2012年)、昆明(2013年)、深圳(2014年)和杭州(2015年)等地举办了6届。(供稿: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通讯员:阎学煌责编:陈秉正)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