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徐心教授致辞2016级本科生开学典礼

2016-08-19
阅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开学典礼致辞

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心

2016年8月18日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6字班的新同学们:

我真挚的欢迎你们的到来!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要欢迎清华经管新一届本科生。今天,我衷心祝贺各位同学成为清华经管学院的6字班本科生,这是多少中国高中生的梦想,今天在你们身上成真。祝贺你们!

清华对本科生班级有一个独特的冠名方式,就是以入校年份的最后一个数字来命名为“几字班”。比如,在正在举行的里约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十米气步枪比赛铜牌的易思玲,是经管2012级本科生,是“2字班”。我本人在1993年进入清华经管管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就读,是“3字班”,每年迎新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回忆起我个人在清华的学习经历,23年过去了,清华和清华经管不断发展,与时俱进。“6字班”的同学们,当你们成为一名清华经管本科生时,正处在清华大学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清华经管也明确把“创造知识、培育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确立为学院使命的时代,希望你们在清华的求学历程中,要有力争成为未来各行各业领袖的使命感。

今年,我把在本科项目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主题确定为“知识广度是育人育才的基础”。确定这一主题的一个背景,是学校在去年年底提出“清华大学教育观”—即“全面教育”—其核心思想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经管学院在此教育观的形成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已经成为先行者。2006年,学院以本科教育国际化为契机,创新性地提出“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并确定“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育才体系。2009年,学校正式确定经管学院为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试点学院。2012年,清华大学刊发了题为“经管学院的本科教育改革之路:探索中前行”的报告,全面概括了学院的改革历程。学院的改革成果在2014年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殊荣。

“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改革是学院使命的要求,“培育领袖”要求大学既要育才更要育人,而知识广度是育人育才的基础。围绕这一主题,我将和同学们分享三个“一”:一位校长的倡议、一位教师的体会、一届同学的选择。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美国历史学家,任哈佛大学校长之前担任哈佛-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院院长。德鲁·福斯特在2015年访问清华大学,并于2015年3月17日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题目是“大学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的分享内容就是来自这一演讲。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挑战着全人类的美好梦想。两院院士、在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吴良镛先生,曾经这样描述我们共同的美好梦想:“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经济、社会、科技、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化,在促使这一美好梦想成真的同时,也在挑战着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德鲁·福斯特在清华大学的演讲选择了“大学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作为主题,她倡议,大学必须开展研究应对这一挑战,她引用中国格言“学无止境”,强调“research with no boundaries”,并从“跨学科的探索”、“开放的姿态”、“长远的眼光”三方面加以诠释。

德鲁·福斯特阐述“跨学科的探索”时说到:“让我们来考虑一下建造可持续生态城市的目标吧。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学的难题。它牵涉到伦理和设计,法律和政策,商业和经济,医学和公共卫生,宗教和人类学,甚至我所在的历史学领域。历史学可以告诉我们,人类和自然是如何长期互动的。”针对“开放的姿态”,德鲁·福斯特解释到:“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做学问,每条道路都可能通向新的答案,所以每条道路都应该开通。”她引用中国研究者在汉代墓葬卷轴中发现治疗疟疾良方作为开放姿态的例证。无止境的研究还意味着长远的眼光。德鲁·福斯特这样说到,“正是因为拥有对我们自己、对世界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大学才能蓬勃发展。我们自发的想要搜寻星空,想要探索大脑,想要体验他人的体验。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人文学科在推动我们超越自身及日常生活之外去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通过研究文学、文化、历史和语言,我们可以从其它的时间、地方、群体汲取智慧,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当前和憧憬未来。”

德鲁·福斯特是这样总结的:应对气候变化提出解决方案,是中国和世界的使命。这不正是我们学院使命“贡献中国、影响世界”在气候领域的极佳诠释吗?她面对清华学子说到,“Who better to meet it than you, the most extraordinary students, imaginative, curious, daring.”她所说的“meet it”就是肩负这一使命,她指的“you”就包括你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强调想象力、好奇心、敢于承担,这是育人育才在“人”这一方面的特有关切。“Research with no boundaries”要求研究者认可、具备、并不断发展一个宽广的知识体系。同学们,当你们阅读经管学院本科培养方案时,你们会发现这一方案强调本科教育知识体系的广度:中西方文明,心理学,历史,经济学,数理基础,道德推理,这一系列课程不正是“跨学科探索”,“开放姿态”,“长远眼光”在本科教育内容上的体现吗?

我接着分享一位教师的体会,这位教师就是我本人。请允许我讲讲自己科研工作中的实例。我相信大家都在使用和社会媒体相关的各种应用,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07年社会媒体上讨论的沸沸扬扬的周老虎事件。陕西一个林场的农民声称自己拍到了一张华南虎的照片,某些政府部门也曾背书支持,这张照片在各大社交网站引发热议,网友纷纷上载各种证据,分析这张老虎照片是否真实,最终,周老虎不得不否定了自己原来的说法,某些政府主管领导也被免职。从这件事情,我看到新兴信息技术的力量,它让本来处在信息劣势的一方(就是那些不知情的普通民众)获得信息片段,进而还原事件的原貌,它改变本来居于信息优势的一方的话语权,新兴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社会的信息环境。我将这些想法移植到金融市场加以考察。研究从2007年开始,历时数年,我们发现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促使金融市场中的职业经理人较难隐瞒事实,研究成果获得MIS Quarterly年度唯一最佳论文奖。如果说这项研究有可取之处,我个人看,在于我们从10年前开始对互联网和金融市场这一跨学科领域的兴趣。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互联网和金融市场中存在非理性行为。大家可以思考,中国的金融市场波动性很高,造成波动性的因素有多少是经济因素,有多少是投资人的心理和行为因素,恐怕后者的比重不容低估。Tversky和Kahneman 1974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人们在做出判断时,往往过高依赖于自己亲身听到的和看到的,而忽略其它有价值的知识。在金融市场中,投资人会过高依赖于亲朋好友的推荐,而忽略市场中存在的其它价格信号,看来,“眼见为实”也会造成心理层面的误区,引起判断中的误差,社交网络中快速的转发是否会加剧这种误差的形成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我在开展这些研究工作时,需要经济金融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统计分析能力。随着互联网促成各种资源的融合,科学研究和商业模式创新日益体现出“跨界”这一趋势,我们愈发需要管理跨界资源融合的知识和能力。同学们,你们处在获取知识的最佳年龄,要建立宽广坚实的知识结构,为未来做出创新成果奠定基础。

最后,分享一届学生的选择。我所说的一届学生,是各位同学的院友,是一个月前(即2016年7月)毕业的清华经管本科生,他们选择了“离开经管的20种方式”。李琳佳,清华经管2012级本科生,毕业前,她筹划了一个叫“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的专题采访,记录同学们毕业后的去向并发布在她个人微信上,颇有一些轰动效应。“读研、工作、拍电影、去支教,还有一个最‘奇葩’的要去养马”。在这20种方式中,有大胆的选择:某同学在大三结束时,选择休学,去哈佛商学院做了一年的研究助理,今年3月,他收到了哈佛经济系博士项目录取通知,进入哈佛以后,他将从事金融、技术创新与发展经济学研究,他正在从事的工作是发起了一项让上千中国大学生参与到经济学研究中的大数据项目。还有“非典型”经管人:某位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到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攻读戏剧制作硕士。她说,“现代社会一个很大的特质是人们都太忙了,很少有闲暇接受精神和情感上的触动。”“改变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我选择去改变人们的精神世界”。另外一位同学,选择毕业后,从经管转行,从零开始做教育,同学说:“我十分尊重而且敬佩有使命感的教师、教育从业者。对于我自身而言,我感觉到了这个事业对于自己的吸引……思考良久后,决定将它作为我未来规划的主题。”

当我看完“离开经管的20种方式”,我由衷的为选择这些离开方式的同学们点赞!同学们选择的是自己的学术道路和职业发展道路,更是自己的人生道路。心理学家发现,“自主”是获得幸福感的必要条件,当人自主认识到一项有价值的事业,并自我选择去实现它时,将会获得深刻的幸福感。从这20种离开方式,甚至是更多的离开方式中,我看到,同学们从多元化的价值观中萃取出适合自我的生活、事业和人生方向,并有胆识去践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宽广的知识基础,成就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路,自主选择的人生行程。这些,不正是清华经管强调宽广知识结构的教育体系期待的果实吗?

同学们:“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建立宽广的知识基础,在清华经管育人育才的培养体系中成长!

谢谢大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