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生代表刘冠男(经博2010)
亲爱的老师,同学,各位亲友们:
大家好!
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刘冠男,很荣幸作为今年毕业的博士生代表在这里发言。大家常说,和博士们的友谊很脆弱,一言不合就能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问两个问题就行:一是你文章发了吗?二是你啥时候毕业。今天,当我们终于能够笑对这两个棘手的问题,从清华毕业之后,友谊的小船终于可以再次扬帆起航。在此,向一直默默包容和支持我们的师长、亲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一个月前,我们完成了最终的博士论文答辩;两三年前,我还在为第一篇被拒的期刊论文纠结神伤。而在五六年前,我才刚刚开始了解什么是学术研究,怎么做研究。这段读博岁月,也许最终可以物化成那十几万字的论文,在这背后,却凝结了我们探索、创新所付出的上千个日日夜夜。
科学研究,注定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这几乎是每个从事过博士研究的人最真实的感受。当一个又一个巧妙的思路灵光乍现,却发现早已被别人研究透彻,我们却只能继续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迷茫徘徊。当身边的同辈们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升职加薪;我们却必须屏蔽掉周遭的浮华,继续独自与论文对话。幸运的是,在清华经管学院这个优秀的平台上,和严谨的研究者们一起探索,同勤勉的思考者们一起创新,我们不再孤独。
在这一段研究旅途中,是我们的导师一直陪伴着我们。我的每一篇论文,都会经过我的导师陈国青教授多达六七次的反复修改,细到每一个词和每一个标点符号。他时常提醒我做学问一定要严谨,告诫我文章中每一个细节的改进都是对学术素养的提升。陈老师的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正是经管学院每一位导师希望学生能去领悟和传承的科学精神。
同时,学院对于博士项目的大力投入也是我们研究道路上最坚强的后盾。从我们这一届开始,每个博士生都享受到了学院的“加薪”政策,也就是博士生奖学金的发放。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学院对博士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与国际接轨的决心。在读期间,我和许多博士生一样,在学院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到海外名校访学,拓展研究视野,并与海外优秀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博士学位的取得,只是我们学术生涯的起点。毕业后,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将进入到科研岗位,而我也将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任教,继续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前行。在这个最好的时代,科学创新被国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科研成果成为了国际瞩目的焦点。作为清华经管的博士毕业生,我们更需要坚定对于科学精神的信仰,以学院赋予我们的经世济民的情怀,冲锋在科研事业的前线,自信而勇敢地前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