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2016年起,清华经管学院毕业典礼改革了以往各教学项目推荐毕业生发言代表的产生方式。毕业生代表提前一个月准备并提交发言稿,通过个人自荐、教学项目初选、学院评选委员会现场演讲终选三个环节评选出发言代表最终人选。此次本科项目毕业生代表的评选共有四位同学进入终选环节,并由其中两名同学代表本科项目一学位毕业生发言。我们将发表四位同学的发言稿,分享他们大学四年的收获和感悟。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游杨是其中一位,他毕业后将赴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2014年末,游杨和哈佛经济系教授理查德·弗里曼教授一起发起了中国大数据项目,让上千的中国大学生参与到经济学的研究之中。在人民网记者的采访中,游杨说,“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认为阻碍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据太少,获取成本大。大量的研究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数据,却没能有效地共享数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世界上关心中国的研究者能够了解中国经济,正确而客观地认知中国的经济发展。”

清华经管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游杨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2016届毕业生游杨,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分享一点心得。还记得在刚入大一的时候,舜德楼墙上的学院使命“创造知识、培育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它有着气吞山河的野心,在让我倍感振奋的同时也扪心自问我能做什么?
机遇是人生的翅膀,抓住它,就可以带你飞的很高。两年前,我获得了伯克利和哈佛经济系交换机会,选修一些博士生的领域类的课程。我发现在课程的阅读材料之中,以美国为背景的研究自然占据主体,欧洲相关的文章也不少,然而有关中国的研究却是屈指可数的。我的祖国在经济学研究中获得的关注与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是严重不相称的。此刻,学院的使命在我脑海中变得清晰了,责任给予信任和真诚,责任成就了尊严和使命。我有责任让世界了解我的祖国。经过分析我认为世界不了解中国一是数据问题,很多数据资料往往散落在各类出版物之中,整理起来颇为困难;二是制度不同以及语言不同带来理解上的壁垒,即我们的制度安排与西方大有不同;资料又往往只有中文版本的,所有这些无疑阻碍着世界对我们认识和理解。
为了帮助世界理解中国,我和哈佛教授并且联合哈佛燕京图书馆一起发起中国经济大数据项目,将公开历史档案中的数据电子化,同时把政策文件中的信息翻译成英文,并且汇总成一份份简单明了的政策描述报告。同时我们在网上发起数据众筹平台,邀请中国大学生通过在线协作的方式加入我们的工作之中,目前累计已有超过1000名中国大学生志愿参与到我们的团队之中。正如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心中无不闪烁着梦想,现在就是我们努力实现梦想的时候。作为即将前往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学术工作,不仅仅是告诉世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着怎样的经济奇迹,让世界主动了解中国,走近中国;搭建起一个让世界从学术角度认识中国的窗口。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本科毕业生,感谢亲爱的老师们,是您们辛劳付出,无私奉献换来了我们的收获与成长;您们知识渊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们;您们独特的人格魅力更是令我们折服;感谢父母、亲友一路上风雨兼程,润物细无声的陪伴。
走出清华园,在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的时候,我和在坐的同学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践行“贡献中国,影响世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