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欧洲校友会暨英国分会成立仪式上的致辞
钱颖一
2015年11月22日
各位校友、各位来宾:
感谢大家齐聚伦敦,共同见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欧洲校友会暨英国分会的成立。接下来我们还将在德国慕尼黑成立欧洲校友会德国分会。原本计划在法国巴黎成立欧洲校友会法国分会,由于法国巴黎的恐怖事件,成立欧洲校友会法国分会的活动将延期。英国、德国、法国这三个分会就构成了清华经管学院欧洲校友会。
欧洲校友会是学院校友会的一部分。学院已经按照教学项目成立了六个校友会,按照时间先后分别是MBA校友会、EMBA校友会、博士校友会、本科校友会、硕士校友会和高管培训校友会,覆盖了学院所有学位和非学位教学项目。学院还在国内和海外按照地区成立校友会。今天成立的欧洲校友会是学院继2013年5月成立香港校友会、2014年11月成立东南亚校友会、2015年4月成立北美校友会之后,学院在海外成立的第四个校友会。可以说欧洲校友会的成立标志着清华经管学院校友会的海外组织建设已经覆盖了学院校友在海外集中的地区。
建院30多年来,学院学位项目校友超过26,000人,非学位项目6万多人,其中参加过25学天以上的非学位项目校友超过12,000人。这些校友是活跃在各行各业的精英,其中一些校友在欧洲或定居工作,或投资经营,或考察访问,他们经常来往于中国和欧洲之间。他们希望借助学院平台联络校友、发展事业,同时也帮助学院在欧洲发展。校友的需求和学院全球战略的结合,是促成学院欧洲校友会成立的动因。
在海外建立校友会是我们学院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国际化办学是由学院首任院长朱镕基亲自确立的办学方针。早在二十年前的1994年,学院在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支持下,举办了国际化的本科会计项目。从1997年开始,学院与美国MIT斯隆管理学院合作举办国际MBA项目。进入21世纪之后,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进程加快。在2007年,在朱镕基的亲自推动下,学院大力推进本科课程英语教学。在2007年学院开启了与INSEAD联合举办的双学位EMBA国际项目(TIEMBA)。在今年10月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公布的2015年全球EMBA百强排名中,我们学院的EMBA国际项目排名全球第一,这是中国大陆商学院的首次。
欧洲校友会的筹办经过了近半年的时间。在筹办过程中,英国、法国、德国三地的校友们共同参与了筹备工作。我在此要特别感谢筹备本次成立大会的英国分会首任会长毕明强,秘书长杨晨璐,同时,我也要感谢法国分会、德国分会校友们的积极工作,感谢法国分会筹备组组长陈伟和德国分会筹备组组长赵京石及德国校友五人代表团等校友前来参加今天的成立活动。我代表学院感谢所有为清华经管学院欧洲校友会成立做出贡献的校友们。
今天前来参会的有来自英国、法国、德国三地的清华经管学院校友代表。我们要由衷感谢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公使衔参赞沈阳先生代表刘晓明大使致辞,感谢清华大学全英校友会会长郭毅可教授致辞。我们还要感谢为此次大会提供场地的帝国理工学院。
我在此要特别介绍我们学院顾问委员会名誉委员约翰•布朗勋爵(Lord Browne of Madingley),他今年专程到会并致辞。布朗勋爵曾经担任英国BP集团首席执行官,现在是L1 Energy(英国)公司主席、华为技术(英国)有限公司主席。他是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在2000年成立时的创始委员,并且接任首任主席保尔森担任顾问委员会第二任主席共五年时间。2000年在时任院长朱镕基的亲自推动下,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成立,朱镕基担任名誉主席。如今,这个顾问委员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最杰出的商学院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立以来召开了16次年度会议,朱镕基每一次都会见参会委员,逐一听取他们对学院建设的建议。在上个月举行的顾问委员会第16次年度会议上,保尔森专门回忆了当年顾问委员会成立前后的细节,这些细节写入了他的新著《与中国打交道》的第七章“通向成功的学院”。这个顾问委员会现在有海外委员45人和海外名誉委员3人,这其中有不少是欧洲著名企业的CEO,包括BP、Royal Dutch Shell、Renault、AB Inbev、Nokia、AXA、Zurich Financial等。顾问委员会国内委员或是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比如柳传志、马云、李彦宏,或是中国政府财经领导人,比如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这个顾问委员会本身就是学院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标志和体现,它对推动学院国际化和全球化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今天特别感谢布朗勋爵来参加学院欧洲校友会的成立。
教育的交流是双向的。在过去这几年,一些世界一流大学,特别是商学院,纷纷到中国设立中心或建立校园。同样,中国高校和商学院走出国门,也势在必行。今天成立的清华经管学院欧洲校友会,就是我们沿着这个方向前进的一步。多少年之后,当我们回忆起今天的活动时,我们一定会庆幸我们亲身见证了这一时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