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5日,主题为“智慧医疗与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第20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召开。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承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医疗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华康移动医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国研究型医院》、《养生大世界》协办。
此次论坛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曾益新院士、中国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院士、国家信息化专家邬贺铨院士等多位医学界、科技界重量级专家,及来自国内外学术界及医疗体制改革一线的学者和实践者等300余位嘉宾出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作为大会总主持人首先致辞。郑静晨院士介绍说,本次论坛聚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卫生秩序以及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医师多点执业、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等多角度探讨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促进公平的卫生资源配置方式,为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提供参考与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作大会致辞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程建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王发强分别致辞。樊代明院士简要阐述了会议的健康主题,提出可通过增加投入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程建平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智慧医疗对医学、信息学等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这对清华大学来说是学科交叉,更是实现创新突破的前沿领域和重要方向。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王发强主张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设备之间的沟通,让优越的医疗资源走进百姓。

嘉宾致辞:(左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程建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王发强
嘉宾致辞后,论坛开始会议部分。上午的会议由清华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清华经管学院医疗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朱岩教授主持。

清华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清华经管学院医疗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朱岩教授主持论坛上午会议部分
在会议上,樊代明院士首先作主题演讲。樊院士认为医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特征,特别涵盖了社会科学中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对于如何用科学钥匙开启医学之门的问题,他认为,一用科学理论帮扶医学,但不要束缚医学;二用科学方法研究医学,但不能用之误解医学;三用科学数据助诊疾病,但不能用之取代医生;四用科学共识形成指南,但不能以偏概全。
随后,邬贺铨院士介绍了医疗大数据的产生、应用和挑战。他指出,医疗大数据是智慧医疗的重要支柱,对于改进医疗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需要医疗大数据开发利用的国家战略,而未来医疗大数据一定会产生深远影响。
曾益新院士则选择了宏观话题,向现场嘉宾介绍“网络化”如何促进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他强调,现行体制下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界定全科医生的职能,实时监管,设计利益分享机制,支持医疗服务体系与医疗产业的发展。
关于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创新,郑静晨院士表示,把脉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创新,就是望闻问切。“望”是找差距,“闻”是找问题。如何推动医疗创新?他表示,重在以患者为中心,从点到面,充分发挥人的因素。
下午的会议由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医疗管理中心主任薛镭主持。会议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初级诊疗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石磊玉,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托马斯•克斯廷教授,合肥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戴夫,华康移动医疗COO戴廉等,分别就“美国基于社区的初级诊疗实践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新医改变局下就业模式的转变”、“德国下一代医疗”、“智慧手段实现区域医疗集团化”、“移动浪潮下的医院流程再造”等主题发表演讲。

会后部分嘉宾合影
本次论坛通过专家学者的主题演讲和交流,向观众介绍了医疗行业的前沿动态,激发合作交流的智慧火花,鼓励相关产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创新发展。(供稿:医疗管理研究中心责编:王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