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致辞
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心
2015年8月20日
亲爱的同学们:
我真挚的欢迎你们的到来!
开学典礼是各位同学清华经管求学生涯的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刻。在过去八年,这个重要时刻,一直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致辞。今年,钱院长让我做此项工作,我感到力不从心,但同时,我也愿意真诚地分享我作为校友、院友的几点体会。这里面既有我在清华(在清华经管)求学的点滴回忆和感悟,也有对各位同学最真诚的期许。
今天,我依然清晰记得,22年前自己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31班的一名本科生时的喜悦和自豪,相信在座各位同学一定理解我当时的心情。我所在的经31是1993年的三字班,其专业方向是管理信息系统。本科毕业后,我又在清华经管读完硕士研究生。随后到美国加州大学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加州一所研究机构完成博士后工作,再到香港科技大学任教,2009年回到自己的母校。在从经管起步的求学经历中,有两组记忆格外清晰的留在我的脑海中。
首先,在我的记忆中,清华严格要求、同学刻苦求学的画面数不胜数。20年前的一个冬夜,我们经31班全体男生在14号宿舍楼的活动室一起自习,当天的高等数学课布置了上百道积分题目,室外寒夜里漫天飞雪,室内的讨论热火朝天,做出一道积分题目的同学踊跃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案,又有同学不断提出新的改进想法,20年前的情景现在想来还是别有一番情趣。类似刻苦学习的场景比比皆是,时至今日历历在目。今天,回头看自己20年前的求学经历,我很庆幸,大学时光专注在求学,我们努力践行着老院长朱镕基院长对于“严”和“学”的要求。1992年朱镕基院长曾教导清华学子:“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清华刻苦求学的经历、也许让我错过了一些娱乐、交友的机会,但是在求学中获得的乐趣,以及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塑造我们清华学人“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的品质,让每一位清华人受益终生。
我初到北美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就再次印证了清华品质的力量。当我第一周参加一门研讨课(就是seminar)时,由于对具体研讨的专业话题不甚了解,加之语言运用也有一定障碍,整节课的感觉是云山雾罩如坐针毡。这个下马威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之后那个学期我只做书虫,没有离开过校园,一头扎进论文,我要求自己不仅要读懂教授要求的论文,还要记熟每篇论文的观点以及论文之间的关联,以至后来,我的博士班同学在查论文时为了省时间,会来问我某年某人的某篇论文。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整个过程中,帮助我最大的,正是清华培养我的为学在严、追求卓越的品质。
“学”的意义也和时代脉搏共振。今天,国家社会呼唤创新,学界商界也为青年学子创造创新平台,要把这些机遇真正转化成创新成果,同学们需要有才。才,来自哪里?“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子思称:“学,所以益才也。”我深切渴望各位同学能与我有此共鸣--大学真是“学”“问”之地。如何学,如何学好,你们将要拿到的《大学第一课》中,有钱院长“‘学好’与‘好学’”专文论述,还望你们精读。
我的第二组记忆让我时常品味“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清华文化。马约翰教授融汇东西方理论创建的体育教育体系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强健着清华人的思想和体魄。我还时常回忆起自己在当时称为“老馆”的人文社科图书馆中度过的惬意时光。老馆设计独特有新意,红砖建成,墙上铺满了爬墙虎,即便是盛夏室内也有凉意,我抽出图书卡片(当时的图书馆还用图书卡),借出诗歌、美术、文史哲一类的图书,然后放在颇有一些历史感的木质桌椅上,依着自己的兴趣翻阅,度过一两个小时的快乐时光,那是我理想中的大学乐趣。我的本科专业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可是国学大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的思想、人格震撼着我激励着我。在清华求学,我获得了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层次的文化体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滋养着一代代清华学人的精神家园。
对各位同学有什么期许呢?我有三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打好一个宽广的知识基础。梅贻琦校长指出大学教育的重心“应在通”,王国维先生也曾说过“学无中外之分,无有用无用之分”。作为一名老学长,我深深体会一个宽广的知识基础的重要。
请允许我讲讲自己科研工作中的实例。我相信大家都在使用和社会媒体相关的各种应用软件,例如微博微信社交网站,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07年的周老虎事件。陕西一个林场的农民声称自己拍到了一张华南虎的照片,一些政府部门也背书支持,这张照片在各大社交网站引发热议,网友纷纷上载各种证据,分析这张老虎照片是否真实,最终,周老虎不得不否定了自己原来的说法,相关政府主管领导也被免职。这件事情发生时我还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它深深触动了我,我看到新兴信息技术的力量,它让本来处在信息劣势的一方(就是那些不知情的普通民众)获得信息片段,进而还原事件的原貌,它改变本来居于信息优势的一方的话语权,新兴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社会的信息环境。我将这些想法移植到一个更加具体的环境,金融市场的信息环境。研究从2007年开始,历时数年,我们发现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促使金融市场中的职业经理人更加趋于诚实,研究成果2013年刊登在信息系统领域国际排名第一的学术刊物MIS Quarterly,更获得MIS Quarterly年度唯一最佳论文奖,MIS Quarterly是信息系统学科历史最悠久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这是自它创刊以来,首次将该奖项授予署名单位是中国大陆的论文。今天,互联网金融是学界商界的一个热点词汇,我们2007年启动的此项研究已经开始考察互联网和金融市场。在开展此项研究的过程中,我必须理解新兴技术的技术特点,例如维基,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会计金融学知识。我近期开展的一项科研工作探寻人们使用新兴技术(例如社会网络、及时通讯)背后的心里驱动因素,这又要求我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背景。我体会,当我们尝试联系不同领域的一些基础问题时,往往会看到创新点。每当我瞻仰学术大师钱学森先生文集目录时,大师融汇力学、美学,打通文理的哲学、系统思想真是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作为20多年前入学的老学长,当我一次次阅读你们现在拿到的本科培养方案,我深感它的深度和广度,它包括通识教育基础技能课(涵盖中文、英语、数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组(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它经纬纵横,继承了清华古今贯通、中西融合的治学传统。我期盼大家在学习中要有眼光,有胸怀,既要学历史知识也要学现代知识,既关注中国也具备国际视角,更要努力做到文理互参,力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其次,要有梦想,有自己的梦想。各位同学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天资,并且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清华经管你们又获得“因材施教”的教育平台,学院针对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设置的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包含“优秀学术人才培养计划”“优秀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优秀人才领导力培养计划”,会帮助各位同学追求自己的梦想。这里我特别想要提醒各位同学,切勿人云亦云,不要听到社会上、同龄人中某些说法就不假思索地盲从。这些人云亦云的目的可能是进入某一行业、获得一份工作,可能是单纯提高学分积;如果被他人的动机裹挟而丧失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梦想,那会给你的大学生涯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同学们要敢于梦想,让好奇心引导自己,并付诸实践。我真心期许,在各位同学中走出学术大师、商界领袖、政界领导、各行各业的精英,让清华经管为你们感到骄傲、自豪!
最后,请你更加深刻地、努力按照清华校训塑造自我。民国时期,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作《论君子》演讲,他引用了《易经》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激励清华学子。君子处世,当效法天宇的运行,生生不息;也要培养大地一般的气魄,可容载万物。朱镕基老院长也谆谆教导经管同学要“牢记百年校训”“必有大用于民族、国家”。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想冲突激荡,这是大的时代特征;我们个人又身处一个充斥功利主义的现实环境,并不时面对种种非我所愿的外部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自强不息去追求梦想,如何厚德载物去对待他人和社会,“不为外撼,不以物移”,勇敢坚守和承担,很不容易。清华校训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自我人格培养。这种培养当然不能沙上筑塔。我请大家认真体会学院本科培养方案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钱院长会在下一个环节详细剖析),它融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人类核心知识体系,为同学们创造一个从知识、思想、人格各方面学习、发展、自我塑造的平台,这和清华校训一脉相承。
《易》经里有讲: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开学典礼就是开始,各位同学在清华经管学习生活的开始,学习什么,追求什么,梦想什么?你要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