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国际会议召开

2015-06-22
阅读:

2015年6月20日至21日,2015年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国际会议(2015 Tsinghua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在清华经管学院召开。活动由清华经管学院经济系和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联合举办。

本次会议由清华经管学院经济系Jaimie Lien教授、郑捷教授和钟笑寒教授负责筹办,邀请到了近20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欧洲、新加坡及国内的知名教授与青年学者担任主讲嘉宾。参会人员共同分享在微观理论、行为经济学及实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理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清华经管学院经济系系副主任钟笑寒教授致辞

在第一天的会议中,清华经管学院经济系系副主任钟笑寒教授首先致辞。之后,来自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的John K.-H. Quah教授作了题为“关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显示性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s over Risk and Uncertainty)”的主旨演讲。Quah教授介绍了一种在不确定性下检验消费者所做的实际选择集合是否可以被性质良好的效用函数理性化的一般性方法,并证明了这种检验只需在有限点阵(finite lattice)下进行即可。同时,他利用数据检验了不同的风险效用理论与人实际行为的契合程度,并得到了衡量非理性程度的成本效率指标(Critical Cost Efficiency Index)。

 

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John K.-H. Quah教授作主旨演讲

随后,来自匈牙利中欧大学(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的Botond Koszegi教授介绍了行为经济学中“基于天真的歧视(Naiveté-Based Discrimination)”这一领域的研究。传统经济学认为,当商家比消费者更了解他们自己时,这种信息优势只存在于偏好方面,从而商家可以进行完全价格歧视,达到有效率结果(虽然消费者剩余很小)。但Koszegi教授发现,当商家关于消费者的天真程度有额外信息时,他们有激励通过设计让这些天真消费者误解产品特征(如酒店的隐性消费)并且犯错,从而在获得更大的利润的同时减少社会总福利。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借贷市场。当部分借款者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一致问题时,贷方会通过合同让他们支付未预期到的利息,从而导致过量借贷和市场无效率。

 

匈牙利中欧大学(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Botond Koszegi教授作主旨演讲

在第二天的会议中,来自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Daniel Houser教授作了题为“强硬还是顺从?有态度交流的经济价值(Demanding or Deferring? The Economic Value of Communication with Attitude)”的演讲。在纯协作博弈中,只有当博弈双方进行相同的选择时,才能获得正收益。假如不允许任意的讨论,而只允许双方同时发出一个信号来进行交流,那么什么样的信息才能保证得到正的收益均衡呢?Houser教授指出,人们使用二维信号(即同时包括自己想做的选择和坚持自己选择的强硬程度)的效果要优于一维信号,而且最终的博弈结果是双方都会跟随态度更强者的选择。然后他通过实验设计证明了相关结论。

 

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Daniel Houser教授作主旨演讲

2015年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国际会议是清华经管学院经济系近年来在微观经济理论领域举办的第三次国际学术会议,本次会议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外学者交流理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方面的前沿理论问题。下一届会议将于2016年春夏之交在清华经管学院举办。(供稿:经济系通讯员:张木责编:郑捷)

 

        附:会议日程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