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见底了吗?

2015-04-21
阅读:

2015年4月18日下午两点,第二十三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行,活动围绕“见底了吗?”这一主题,探讨当前季度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宏观趋势。应邀参加活动的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柴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主任雷鼎鸣。此外,应邀参会的听众还有BP中国、施耐德公司等企业的代表。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经管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李稻葵主持。

林毅夫和蔡昉首先为论坛作主旨演讲。林毅夫表示,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主要是外部性、周期性的。他从出口、投资、消费来逐一分析了这一结论。“在出口疲软的现状下,我们的经济是不是能够稳增长,更多必须靠内需,基础设施,环保和城市化。如果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用好,再加上有一些必要的改革,把增长速度保持在7%,甚至更高一点,完全是有可能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作主旨演讲

蔡昉对于当前经济增长的下滑趋势保持乐观,但建议需要重视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同时进行相应改革。蔡昉认为,之所以现在经济增长下行,却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的现象,原因是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是一致的。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他保持乐观态度,认为通过改革可以扩大我国的劳动力供给。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作主旨演讲

李稻葵在会上介绍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美国经济目前的恢复比较稳健,比较强劲,房价以及物价都在逐步回升。欧元区从一月份开始推出了自己的量化宽松政策、货币政策并且跟美国、英国一样开始出现负利率。欧洲经济在困难地逐步恢复,在利好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欧洲股市一片见红。全球股市大合唱,一片飘红。但是美联储一旦加息,将会给这个大合唱下一个休止符。对于中国经济何时见底,研究中心认为还需要一个季度。目前出口和房地产是拖累中国经济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支持中国经济这一轮的增长因素是零售,是居民消费。

 

活动对话环节

进入对话环节,论坛首先探讨了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王健认为,中国经济远没有见底。中国目前的问题绝对不是总量的问题,是结构问题,结构问题的核心是城乡结构失调。这个问题什么时候得到解决,中国什么时候走出低谷。

柴强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情况,表示并不同意房地产拖累中国经济的观点。房地产应该是在底部企稳回升的态势,是一个良性的增长。房地产市场正当的投资需求也是需要的,所谓投资需求不是买了之后涨价卖,而是买了以后出租,通过资金来获得回报,这是房地产的需求。

吴晓求分析了当前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态势。去年十月份以后,股票市场的确是快速上涨,也在情理之中。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经济以7%到9.5%的速度在增长,而且今天中国的整体经济竞争力和企业的竞争力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资本市场的变化和实体经济完全不相称。而现在,资本市场开始追赶经济发展的脚步了。现在这个阶段风险要高于收益,已经开始打破收益平衡的原则。

雷鼎鸣分析了香港和美国股市的具体状况。香港本身的股票没有多大的上升,恒生指数主要是内地的人通过沪港通跑到香港买H股,通过股票上升,带动恒生指数上升。香港股票会不会继续上升,主要还是看内地的股票会不会上升。美国的股票是有风险的。但是房地产需要看地区,在加州、旧金山附近,或者南加州,都是不错的选择。主要是因为生活环境好,以及高科技发达,不断吸引精英人才。

袁钢明则从政策的视角解读了当前的经济增速下行的情况。他认为是中国国内宏观政策出了问题。美日欧经济都在复苏,全球股市飘红,各方面的指标都比较好,都在上升,唯独中国在下落,和整个世界经济复苏相反的方向,是中国自己出了问题。中国出的问题就是政策,特别是宏观政策,过度重视投资,过度重基础设施投资。如果要抑制经济下滑,第一,要减少大规模的长期投资;第二,既使不能减少投资,也要使资金的周转回报快一点,或者不用银行贷款,因为银行贷款非常危险。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活动现场

随后,现场观众就农业问题、中国银行业现在的发展和创业等问题向现场专家进行了提问。(供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责编:李竞)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