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日下午,应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邀请,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了题为“中国奇迹还能持续吗?”的演讲。拉迪先生围绕其新书《民进国退》谈了中国的经济能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问题。

尼古拉斯•拉迪演讲活动现场
拉迪在演讲中表示,过去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工业上,私营企业比国有企业的资本投资率更高。拉迪提到,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是由国家主导的,中国的政府非常有权力。国有企业在中国很重要,虽然数量减少,但是力量在增加。对于这种观点,拉迪从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垄断性正逐渐减弱,资产回报率和资本的成本的比率,工业产品产出的附加值的增长速率,以及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获得贷款比例等方面予以反驳。拉迪认为,如果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目标能够实现,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并且消除各种形式的垄断,中国应该可以继续保持相当快的经济增长。拉迪建议中国开放电信行业、私营银行业、私营资本管理以及保险业等等。如果以上建议可以实现,中国私营部门在服务业的资产回报会有显著增加。同时,国有部门可能会在竞争中改善自己的绩效,从而变得更为高效。因为引入竞争之后,低效的国有企业肯定会被高效的私营企业所取代。
演讲结束后,拉迪同中国经济学家就国有企业的社会收益率与金融回报率,中国政府在经济指引中权力大小,以及宏观经济的供需问题等做了探讨。拉迪认为,我们现在对于国有企业标准,应该和私营企业一致,那就是:他们是不是高效,有没有高效地利用社会稀缺资产。
活动的最后,拉迪先生还耐心地回答了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供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关于尼古拉斯•拉迪
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1968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75年在密歇根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拉迪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资深专家。1991-1995年,供职于华盛顿大学,并任该校亨利•杰克逊国际研究学院院长。1995-2003年,任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研究高级研究员。2003年3月,拉迪加入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