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钱颖一院长致辞2014级MBA开学典礼

2014-09-18
阅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MBA开学典礼致辞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

2014年9月13日

 

清华MBA新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有历史感的清华大礼堂隆重举行2014级清华MBA开学典礼。2014级清华MBA共有435名新同学,包括46名国际及港澳台学生。这其中,全球项目共98名学生,在职项目337名学生。清华MBA是个大家庭,目前共有在校生1200余人,校友逾万人。我在此热烈欢迎你们加入清华MBA的大家庭,加入清华经管学院的大家庭。

今天又是清华-MIT全球MBA项目第一届的开启。在此项目首批98名新生中,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占比达到38%,其中还迎来了学院第一次来自格鲁吉亚、黎巴嫩的新生。他们都各自拥有所在国家或地区知名院校的本科学历,都是优秀的国际学生。清华-MIT全球MBA项目(简称GMBA)是清华经管学院与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MIT Sloan)合作的新里程碑,也是清华MBA教育的新篇章,我们学院有信心、有实力,把清华-MIT全球MBA项目建成MBA教育的一个旗舰项目。

今年是清华经管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院在走过“十年风雨”,历经“二十风华”后,迎来了气象卓然的“三十风采”。三十年来,学院抓住机遇,伴随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开放,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快速发展。学院在4月26日举办清华经管学院建院30周年师生校友重聚共叙活动,首任院长朱镕基来信说,清华经管学院“已经成为国内一流,世界有名的经济管理学院,成果丰硕,我甚感欣慰。”同时他又寄语我们,“希望大家以此为新的起点,坚持改革创新,自强不息,追求完美,尽快把清华经管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的经济管理学院”。

我们学院利用这个机会对学院过去三十年的办学经验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其中有一个一致性的传统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脉相承,就是继承清华传统,在清华传统中办经济管理学院。与时俱进,就是适应新形势,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发展。

先说一脉相承。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电视片《水木清华九十年》,那是在2001年清华九十年校庆时由凤凰电视台拍摄的。它让我们回顾了一段老清华的历史。这个历史是清华文化的巨大财富,也是清华经管学院不同于独立商学院,清华MBA不同于其他MBA的重要原因。有趣的是,这个电视片解说词的作者阿忆,却是一个北大人。

电视片中展现了这座大礼堂,但是没有走进去。在你们的正前方的上方,有一块老清华大学的校徽(与今天的校徽略有不同),上面刻着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我的正前方,在你们的背后,有一块匾额,上书“人文日新”四个字。可以说,在这个大礼堂中,最有思想的是这12个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文日新”,它凝聚了清华作为一个学府的思想文化底蕴,是清华传统中的精华。

这个大礼堂是1920年落成的。在此之前,清华使用的礼堂是离此不远的建筑物叫做同方部。整整一百年前的1914年,梁启超来到刚刚诞生三年的清华(那时还叫清华学校),在同方部作演讲,演讲的题目是“君子”。这篇演讲后来永存史册,是因为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于此。虽然这个校训每个清华人都知道,但是真正读过这篇演讲全文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因此就容易忽略,这是一篇通篇讲如何做“君子”,做gentlemen的文章。在演讲中,梁启超这样引用《易经》中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接着说到:“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也就是把它作为君子的条件。在演讲最后,他如此寄语清华学子:“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今天在同学们进入清华之际,回顾一百年前梁启超的教诲,思考如何做人,做君子,恐怕是第一重要的。

“做人”、“做君子”的传统可以从我们学院首任院长朱镕基的三次有关清华的讲话中体现。1992年清华电机系建系六十年,朱镕基院长作为系友致信,特别引述他上学时的系主任章名涛的话,告诫学生要先学“为人”,再学“为学”。2001年6月朱院长在“离任演讲”中说,“为人比为学还要重要”。2011年4月朱院长回学院时,对经管学院的学生们说:“做人”比“做官”、“做企业家”更重要。这就是一脉相承。

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我们学院又与时俱进。这些年来,学院的各项教学项目都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尤其是MBA项目,更是以创新推动发展。2008年,学院率先推出了新版MBA课程,强调“品格”(being)、“知识”(knowing)、“实践”(doing)的“三位一体”的MBA教育,特别实施了软技能开发、体验式学习、整合性学习和全球经历这四项措施。2010年,学院又在国内最早推出招生制度改革,采取“综合素养考评、提前条件录取”的新的招生办法。2013年,我们致力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开始了“MBA+X”双硕士学位项目,也启动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平台“清华x-lab”。今年2014年,不仅是清华-MIT全球MBA项目正式开启之年,也是学院在线教育首先在MBA项目上取得突破的一年。

我下面着重谈一下在线教育,这是当今商学院和MBA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非常显著方面。近几年来,在线教育正在引发一场颠覆几百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巨变。世界一流的大学及商学院都在纷纷加快在线教育的步伐。2012年6月,MIT与哈佛大学联合发起了非营利性的拥有开放资源的在线教育平台edX,一个称之为“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的平台。当我们还没有完全展开MOOC的时候,去年以来,一些商学院的在线教育又开始了“后MOOC”的所谓“小规模私密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简称SPOC)的时代。据统计,2013年度全球在线教育风险投资交易共200起,披露交易额近10亿美元。与2012年相比,交易数量及交易额大幅增长。在线教育风险投资的激增,从一个侧面说明全球在线教育的变革程度。

面临全球在线教育风起云涌的大环境,2013年5月清华大学加入了线教育平台edX,成为加入edX的首批亚洲高校成员之一。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又正式发布了自主开发的“学堂在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在这种环境之下,我们学院积极进取,主动创新,于今年5月29日,学院的首个全新模式的中文MBA在线课程——清华MBA在线课程正式上线。首批对在座的2014级在职MBA同学开放的在线课程一共有五门:《管理经济学》、《中国与世界经济》、《数据、模型与决策》、《清华新兴技术探究》、《财务报表分析》。这些课程都是由我们学院授课经验丰富、授课效果卓越的教师主讲。我们学院在清华MBA核心课程中率先实现在线教育,实施全新理念的教学改革,这与哈佛商学院在今年6月份推出的类似于《管理经济学》、《数据、模型与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的三门商业管理课程,不仅时间上同步,而且内容上可比。

清华MBA的在线课程开创了基于新信息技术的群组混合教学模式,由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组成。同学们在正式注册入学前就已经提前进行所选课程的在线自主学习部分,入学后再完成后半部分的课堂学习。MBA的在线课程在“学生群组自主学习,”“教师、助教在线指导”和“翻转课堂”三个方面实现突破,呈现新技术、新融合、新体验的三个特点。学生群组自主学习是基于同学互相熟识的实体班级进行的封闭式在线学习;教师、助教在线指导是结合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以掌握知识要点;翻转课堂则是组织案例讨论、互动学习,是学生完成在线自主学习后,继续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的实体课堂,为的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清华MBA的在线课程志在将技术与教育、课程与过程、线上与线下、学生与群组、教授与学习多样化融合,本质上是以人为核心,使MBA学生获得全方位立体体验,包括一流师资辐射、教育资源共享、多元化自主学习、平台高效、定制化课程等。希望通过结合在线课程和校内课堂讨论的诸多优势,从而充分满足MBA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当然,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任何创新开始的时候都不是完美的,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我们还将面临各种挑战。但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是,我们起步了,这就是与时俱进。可以说,2014年是清华MBA在线教育的元年,而在座的同学们,就是清华MBA在线教育的“黄埔一期”。

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时刻。你们作为清华MBA的学生,在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大礼堂中参加一个有意义的开学典礼。一方面你们感受清华的历史,体会清华的精神,理解清华和经管学院一脉相承的传统。另一方面,你们又将亲历与时俱进的发展变革,在一个全球化的创新时代中,体验MBA教育的创新。

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开启的清华MBA征程上努力进取,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敢迈进。我今天借开学典礼,以“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八个字,与同学们共勉。

谢谢大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