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教育理念

2014-09-12
阅读:

当前,中国大学每年招收数百万名大学本科生,招生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仍然是一个全国关注的问题和难题。我国目前的本科教育以传授实用性专业知识为主,短期来看,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其就业创造了竞争优势,但从长远来看,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急速变化,以及满足由此产生的多样化需求,也不能为学生作为“人”的充分发展打下基础。在此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发展模式和水平趋同,创新型人才很少出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本科教育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育者要放宽眼光,坚持以人为本,摒弃功利思想,探索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本科教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2002年的“本科大平台建设”为起点,以2006年的本科教育国际化为契机,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是在2009年清华大学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本科教学改革专题报告会的研讨基础上,由钱颖一院长在刊登于2011年2月出版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的“论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一文中首次提出。

“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有四个显著的特点。首先,它更具长远性,为学生未来一生做准备,并且尽量避免短期功利主义。其次,它还具有普适性,不局限于经济管理专业,也适应其他专业。第三,这一理念不仅仅是通识教育,而且搭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桥梁。第四,这是既具世界眼光,又承清华传统的教育理念。

谈及通识教育,我们常会想到通识课程,但仅有通识课程的框架体系、有几门通识课程和有好的通识教育是截然不同的。通识教育是为了“育人”,所以它本身就是目的,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展的通识教育是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为教育内容。其中,“价值塑造”是提倡人格养成和人生目标的确立。“能力培养”则强调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养成。“知识传授”是指对人类文明核心知识的获取。通识教育不是为了学生眼前的就业,而是为了学生一生的获益;不是为专业教育打基础,也不是为专业教育做补充;通识教育是为学生成“人”这个目的服务。

为什么提倡通识教育?传统教育模式中,大多数学校习惯于教导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要努力“学习”、要正确“定位”。但是实际上,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方式还是应试教育,他们进入大学后真正需要的不是延续、重复、强化中学的方式,而是需要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时候,大学通识教育的作用就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完成这—转变,因为大学的通识教育不在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在于这是—个忘记、迷惑和再定位的过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大学本科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去思考。”(“The value of a college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many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对本科教育进行的改革不仅增加了通识教育课程的比重,也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如2009年哈佛大学将通识教育领域划分成美学与解释性理解、文化与信仰、经验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质世界科学、全球社会和世界中的美国等八个领域。清华大学历任校长也以不同的方式延续和诠释这一理念,比如,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一文中提出“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通识教育是既具世界眼光,又承清华传统的教育理念。

如果说,通识教育是为了“育人”,那么个性发展就是为了“育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去发展,使潜在的杰出人才“冒”出来。我们过去的习惯性思路是“因材施教”,通常的做法是让一些好学生“学多一点”、“学深一点”、“学早一点”,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扩大学生自己的想象空间。个性发展的有效方式不是靠这种形式的“因材施教”,而是要依赖于宽容的环境和自由的空间,也就是给学生,特别是给突出的学生更多的可支配时间、更宽松的环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去成长。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究竟是什么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原因既有来自教育体制的束缚,也有来自社会的压力和市场的诱惑,也有教育者自身的问题。现有的求学环境,使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和转换专业,并受到“学分积”的导向,学生为了提高学积分而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去选课,甚至去选择毫无帮助的简单课程。学生的课程和和课外活动的负担仍然过重,还要受到“素质测评”带来的心理压力。通常教育者们还有“责备求全”的倾向,总是担心学生的发展不够全面。实际上,这样造成了每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被忽视,不知不觉间学生被硬性地推到某一种固定模式的发展路径上。个性发展不能求全责备,要给个人的成长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展,尊重个人的特点和发挥每个人的潜力。

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面”和“点”相结合的理念,前者着重“一般性”,后者强调“个别性”,两者的有机结合正应对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本科教育改革的关键。清华经管学院本科本科教育改革就是秉承着这一理念,希望能够为每一名大学生提供健康而自由成长的土壤,在适应多元化迅速变化的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关注自身长远的发展和内在修养的提升。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