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历史,让心灵触摸灵魂,寻丝绸之路变迁,悟玄奘西行精神。2014年6月24日至27日,清华EMBA全新课程《行知中国-自然篇:丝绸之路•张掖站》在甘肃省张掖市展开。

开营仪式队旗展示
三天时间里,清华EMBA的260余名师生长途跋涉近70公里。2800米海拔的交叠,72小时的艰苦行进,4种地貌的绝版演绎,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的精彩授课构成了这门独具特色的课程。在此次徒步中,师生们还承担着另外一份使命和责任,那就是继续推进“重走联大路”时开启的大型公益活动“烛光工程”,身体力行资助乡村教师,散播清华EMBA群体的公益爱心和正能量。
6月24日,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清华EMBA优秀校友连辑同志,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泽元同志,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清华经管学院EMBA教育中心主任王勇博士等嘉宾出席了开营仪式。黄泽元市长、连辑部长、王勇博士、钱颖一院长在开营仪式上分别致辞,共祝本次课程成功进行。25日8点徒步挑战赛开始前,钱颖一院长和连辑部长共同为行知中国张掖教育基地揭牌。27日,全体师生召开了总结庆功会。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致辞

清华经管学院EMBA教育中心主任王勇博士致辞
行知中国,全新课程再出发
“行知中国”是清华EMBA全新课程体系“天”、“地”、“人”、“通”四大模块中“通”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助力领导者达到八方会通之境界。此次课程是清华EMBA“行知中国-自然篇”的开篇大课,也是国内商学院首个实践体验式课程。
徒步穿越挑战赛是本次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旨在让学员们通过艰苦跋涉,感悟历史,超越自我。钱颖一院长在活动中称,“行知中国-自然篇”,就是让大家在自然中行走,在行走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它是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传承和展示,是清华学子坚毅品格的闪耀和升华。同时,也是清华EMBA学子响应习主席的号召,走进张掖,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贡献力量的实践。
活动期间,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为学员们讲授了《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葛教授渊博的学识让同学们眼界大开,真正实现“行知中国,会通八方”。
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与同学在途中对话
徒步张掖,风雨同行
张掖有着灿烂炫丽的历史文化,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国内南北中三条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同时,全市富集了冰川、戈壁、绿洲、湿地、草原、沙漠等各种自然奇观,并有着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此次徒步路线就选择在了肃南县康乐乡境内。

跋涉山水中的同学们

到达终点
清华EMBA学子们在山峦间穿行,他们用脚步丈量历史,在原始的淳美中倾听自己的灵魂和内心的声音。
今年刚满30岁,已是《车语》传媒总编辑的魏成(EMBA13-D),是本次活动中一名年轻的“参赛者”。“以前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比赛中有几次都有想放弃的想法,但在同班同学的鼓励下,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比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他说,“参加这样的活动其实就是一次自我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成功的完成比赛,对自己来说是人生一次质的升华。比赛行进中,张掖的各种地理地貌,让我大开眼界,当想停下来的时候,看看远处大美的风景就在不远山项处,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又让我精神倍增,这其实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克服眼前的困难,成功就在不远处。”
泛润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汪治(EMBA05-C)说:“行走丝绸之路必须要有一种坚持的力量,考验人的意志。”
烛光工程,播撒爱心
此次清华EMBA学子的张掖之行,除了跋山涉水的徒步和聆听名师的授业解惑外,师生们还承担着另外一份使命和责任,那就是继续推进“重走联大路”时开启的大型公益活动“烛光工程”。师生们身体力行资助乡村教师,散播清华EMBA群体的公益爱心和传递正能量。

公益点灯
“烛光工程”由清华EMBA教育中心发起,通过免费培训优秀乡村教师的形式,以提升教育相对不发达地区师资的力量的公益项目。在张掖站的行动中,清华EMBA与甘肃张掖的教育部门、媒体等机构合作,一道寻找优秀的乡村教师,并将接他们到清华校园,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专业教育培训。目前此活动正在腾讯公益募捐中,清华EMBA的同学们是此次公益活动的重要参与人。他们将发挥集体的力量,散播公益之心,通过支持优秀乡村教师的培训,为山里的孩子带来充满希望的明天。
闭营仪式大合影
“丝绸之路是文化之路,更是商业之路。现代企业家精神如何与古商道精神结合,可以在张掖找到答案。”清华EMBA教育中心副主任贾莉说。
行是知之师,知是行之成。通过为期三天的《行知中国-自然篇:丝绸之路•张掖站》课程,同学们既能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欣赏沿途风景之奇妙,又能砥砺意志,提升心理素质,探索企业家必备之精神,同时传递了公益正能量。(供稿:EMBA教育中心 通讯员:郑黎光 责编: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