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改革开放沙龙:地方政府债务的由来、成因与对策

2014-06-26
阅读:

2014年6月24日,清华改革开放沙龙主办新一期活动,主题为“地方政府债务的由来、成因与对策”。本次活动参与讨论的嘉宾有人民日报内参部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2010年美国杰斐逊学者辛本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公共经济学系主任黄恒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中心主任雷家骕。活动由清华经管学院经济系教授杨思群主持。

与会嘉宾合影

辛本建教授首先作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以及当下经济大环境的主题报告。报告中,辛教授分析了审计署公布的政府债务规模与组成情况,并对个别地方出现的一些危机局面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没有一个“硬”的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是造成债务问题的根源。在政绩的压力下,各级政府为了实现承诺的工程与项目不得不通过债务的渠道进行融资,从而带来了各个地方政府集体举债度日的局面;一些政府本来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方的债务问题相对而言更加严峻,出现了一些县级政府背景的信托项目违约的现象。不过,他随后指出,从整体上看中国政府是有实力支撑现在的债务规模的。他列举了政府所有掌控的资源与财富,得出了政府有充足的能力偿还债务的结论。最后,他通过对现在房地产规模过剩、经济整体杠杆率高以及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等现实经济现象的分析归纳出虽然现在债务情况是稳健的,但是将来我们还将面临一些很不确定的挑战。

随后,在杨思群教授的主持下,三位嘉宾分别就地方政府债务的现实情况与产生机制、约束状况与利益取舍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观点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

辛本建教授补充了有关中国融资机制不足,导致债务均为间接性融资的观察。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不是由资本市场的投资人直接购买,而是通过银行系统贷款或者购买,这样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大引起整个银行系统乃至金融系统的系统风险增加。其次,由于中国的货币发行有着与贸易、经济增速等等目标相关联的考虑,通过短期通货膨胀实现债务削减的手段不太容易。而且量化宽松的退出,人民币的贬值,境内资本的外流也让偿债的环境进一步恶化。他认为实现“硬预算”与解决融资体制问题是解决当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核心。

雷家骕教授谈了有关政府开发区设立机制的基本事实,以及开发区融资的两个主要模式与责任关联方的主要构成。雷教授认为,“太穷”而且有着迫切发展的愿望是政府举债的重要原因;如果将融资投入能够切实改善生产的“GDP大赛”中,未尝不是件造福地方的举动。但个别地方政府通过举债寻租,使得债务成为负担,无法偿还。另外,他也列举了政府部门中决策方与执行方,责任承担方的权责不对等的现象。他认为来自中央层面,对银行系统的监管尤其重要。

在上述两位教授的基础上,黄恒学教授指出,超越能力做事情以及官僚主义的扩张是地方政府债务的本质。他认为,利益关联方的利益在事实上没有得到统一,而立法与执法的过程又漏洞百出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能够理性地制定政策,并且运用系统设计、动态设计与全面设计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并且他认为通过责任制度替代权力制度能够更好地限制政府的权力并且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的监督作用。

最后,本次活动在现场观众的热烈提问与交流环节中落下帷幕。活动给大家带来了对现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基础知识,以及多角度的思考。此次活动也是本学期清华改革开放沙龙的收官之作。(供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 通讯员:赵闯 责编:杨晨骋)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