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清华经管学院本科生“领军计划”校友导师与学生座谈会在舜德楼102举行。六位校友导师回到母校,与2012、2013级本科同学们一起,畅谈自己的大学时光,分享对人生的感悟。清华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创新创业与战略系焦捷教授,院长助理、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钱小军教授,教学办公室副主任周光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学院学生工作组组长、金融系何平教授主持。

焦捷教授

何平教授
焦捷教授首先感谢了各位嘉宾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他强调了“传承”二字在校友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何平老师回忆了自己在学院学习的经历,以“如何在人生转折点把握机遇、做出选择”为主题展开。各位校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对“人生的决定性时刻”的理解,并分享了自己认为在做出选择时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

上排从左至右:刘燕欣(经1980)、沈毅(经1988)、吴欣(经1992)
下排从左至右:石岑(经1992)、文进(经1993)、吴占鸣(经1993)
吴欣(经1992,北京春天百货公司电商业务总经理)校友认为,自己的人生轨迹主要可以用“随波逐流到随心所欲”这个转变来概括。在贝恩咨询工作五年后,她选择到沃顿商学院攻读MBA学位,但之后她并没有以沃顿商学院为跳板进入投行,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做实业:进入微软公司。对她而言,这为她打开了IT行业的大门。她认为,选择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人生目标、竞争优势和个人兴趣。只有将这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快乐地在行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石岑(经1992,上达资本(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校友则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定位为一种另类的“从众”。尽管有时跟潮流是不错的选择,但石岑学长仍然强调,自己感到有激情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大学转系的选择,让他有了全然不同的视角;而在职业选择上,他认为自己是一瓶万金油,对于各项工作都没有非常的厌恶和非常的偏好。在去深交所实习过程中,他重新审视自身,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投行。石岑认为,永远不要欺骗自己的内心,这是做出一个理智选择的关键所在,并且在做出选择找对方向后就一定要专一。
文进(经1993,北京蔚蓝仕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校友在毕业后选择了出国深造,留学后进入硅谷工作了6年。当处在生活过于安逸的瓶颈期时,他毅然选择回国。在尝试了很多行业之后,他开始自己创业,涉足过包括光纤传感、生物制药、油田自动化等的领域。在创业的过程中,文进不断反思自身,尽管认为自己走的这条路并非最优化的道路,但他仍然在坚持继续走下去。
刘燕欣(经1980,清华经管学院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校友面临的第一次重大的选择是辞掉国家机关的工作,出国寻求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她选择回到经管学院工作之后,她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虚心学习新知识。她认为,当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对于这个机构有很大的价值时,会感到很快乐,同时也无怨无悔。
吴占鸣(经1993,中国黄金国际资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裁)校友讲到,毕业之后自己在投行和实业公司都工作过,但总认为自己的经历中缺少了一些东西,也就是真正管理一家企业的经验,一种真正的尝试和被信任感。六年前,他回到了国有体系,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吴占鸣建议学弟学妹们在35岁之前应该想想自己还缺什么,35岁之后考虑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可能有助于同学们做出更为明智的人生选择。
沈毅(经1988,方正富邦基金投研总监)校友告诉同学们,自己在国外从交易员做起,到现在做了20多年的投行。在这个过程中,他所做的最大的选择就是决定回到国内工作。他解释说,在国外面临着很多的文化壁垒,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便更能得心应手地展开自己的工作。
校友导师讲述的环节结束后,同学们提出各自关心的职业选择、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如何面对选择时的茫然等问题,校友导师们都做出了耐心而细致的解答。通过与校友导师们的面对面接触,同学们不仅了解到关于行业发展的信息,也对今后人生和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

钱小军教授

现场合影
钱小军教授在活动最后总结到,参加活动的六位校友分别代表着六种人生轨迹,每个人都无法复制别人的人生,所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必须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座谈会结束后,校友导师们又与自己所带的学生们进行了交流。(供稿:本科学生团委、校友事务办公室责编:王万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