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2013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黄成获此殊荣。这是继去年清华经管学院本科生冀东星获奖以来,学院本科生连续第二次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

黄成
黄成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表现突出,是清华x-lab创业团队“弱水无极”的成员之一。该团队在10月上旬作为中国代表队之一参加Intel-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挑战赛决赛,取得了中国区第一的成绩。黄成曾在文体活动中获得2011-2012学年度清华大学马杯游泳比赛自由泳季军、2010-2011学年度清华大学马杯跳高比赛亚军、第八届“清锋明辩”亚军等荣誉,并作为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话剧队成员参加演出及文艺活动。黄成还有着胸怀社会、心系教育的情怀,六年来,她利用所获的各种奖学金坚持资助江西修水县的一名贫困学生,还放弃了直接攻读金融硕士的机会加入了研究生支教团。在10月31日下午的2013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奖答辩会上,面对评委提出的有关“投资与回报”的问题,黄成更以“教育是百年大计,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投资于教育真正具有很高的回报率”的精彩回答博得现场热烈的掌声,并最终获得答辩第五名的好成绩。

黄成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简称“特奖”)是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学校每年评选出10名优秀的在籍学生进行奖励。特奖获得者要求综合素质优秀或者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长或贡献。特奖评选程序极为严格,候选人由院系进行推荐(每个院系限推荐1人),经学校特奖评委小组进行初审,选出15名候选人进入现场答辩,经评委评议,报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授予不超过10名本科生同学为特奖获得者。
今年,清华经管学院特奖候选人选拔方式较往年有较大改革。不同于以往由学生组老师直接筛选决定推荐人选的方式,今年的候选人推选先由学生报名申请,再由学生组老师和辅导员综合评定确定几名候选人,最后候选人在全院各班级选派的学生代表面前答辩并根据普选结果决定向学校的推荐人选。
清华经管学院本科生连续两年获奖与学院自2009年开始的“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本科教学改革试点分不开。四年来,清华经管学院大力推进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的改革,已初步建立起本科教育新模式,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是本轮教改的重点之一。学院设计了基础技能课组和通识教育核心课组,开设中文写作、西方文明、中国文明、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等相关特色课程。从校内外聘请优秀教师授课,并在教学过程中与任课教师保持沟通,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清华经管学院建设了若干师生互动与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制度,赋予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发言权,每学期的“院长下午茶”活动,更是院长直接听取学生对本科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的机会。清华经管学院还成立了本科生教学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来自各年级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定期和学院负责教学的副院长、教学办主任和担任教学管理工作的老师直接对话。面向全校开设经济学、工商管理第二学士学位,每年招收500名左右本科生修读第二学位,为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对经管学院的本科教育改革非常支持,10月11日,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到经管学院进行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调研时表示,学校将支持经管学院下一步在招生和培养方面的改革举措,希望经管学院作为学校改革试点,“坚持”、“坚定”、“坚决”地推进工作,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供稿:沟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