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大学隆重纪念“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60周年

2013-11-22
阅读:

11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大礼堂举行,校党委书记胡和平、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北京市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建出席大会并讲话。清华大学各个时期的辅导员校友及在校辅导员800余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个属于全体清华辅导员的节日。

冯刚、刘建分别代表教育部思政司和北京市教育工委对大会表示了祝贺。冯刚表示,清华大学的“双肩挑”辅导员制度选拔优秀的学生“一个肩膀挑业务学习,一个肩膀挑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双肩挑,两促进”,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创举,在全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龙头性的带动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在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对加强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刘建表示,清华大学的辅导员工作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在北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值得深入总结、不断发扬光大。

胡和平回顾了清华大学“双肩挑”制度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他说,“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是在1953年由清华大学老校长的蒋南翔同志提出并建立的,其中蕴含着深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60年来历久弥新。胡和平表示,这一制度之所以自形成以来始终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深刻把握了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方向的本质要求,深刻把握了因材施教、互相激励的教育规律,深刻把握了时代前进和人才成长的发展需要。60年来,已有5000多清华人担任过辅导员,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双肩挑”辅导员制度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中极具特色、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

校党委书记胡和平讲话。学生记者李钧翔摄

胡和平表示,未来要紧紧围绕学校培养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不断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辅导员开展工作的能力,促进辅导员自身更好地成长。他也希望广大辅导员弘扬好的传统、好的作风,让“双肩挑”继续成为清华园中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

大会以“我们的青春双肩挑”为主题,邀请了不同年代的辅导员校友分享了他们当年担任政治辅导员的经历和走向社会后的人生感悟,回忆起当年担任辅导员的时光,他们无不表示一生受益,永志不忘。

胡和平为8名1953年首批辅导员代表赠送纪念铜牌。学生记者 李钧翔 摄

大会上,胡和平还为方惠坚、刘乃泉、吴肇基、谢文蕙、容文盛、杜建寰、张慕葏、吕林等8名1953年首批辅导员代表赠送了纪念铜牌,代表全体师生向他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1953年,按照学习成绩优秀、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原则,学校从全校各系的大三年级学生中精心挑选出25名同学,产生出了第一批学生政治辅导员。时至今日,这些首批辅导员都已年逾八十,但他们中的大部分还继续奋战在工作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努力践行蒋南翔老校长提出的“为祖国至少健康工作50年”的要求。大会同时表彰了2012-2013学年度清华大学优秀辅导员,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宣读了表彰决定,老辅导员校友和学校老领导为这些年轻的优秀辅导员代表颁发了荣誉铜牌,代表着辅导员的光荣在新老辅导员之间的传承。

清华经管学院学生工作组、研究生工作组辅导员二十余人参加了纪念大会。参会的师生感叹道:虽然每个辅导员只工作两年时间,但带给自己的是一生的感动以及育人和自育的收获。辅导员前辈们的事迹和精神也深深感动了在座的辅导员们,大家纷纷表示要向辅导员前辈们学习,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清华经管学院“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岗位设立要追溯到1979年经济管理工程系建立的时候,从李志华老师担任第一任学生组长至今,学院学生工作系统已经历几十任学生组长、有上百位同学承担过政治辅导员岗位工作。政治辅导员承担着学院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协调的重要职能,他们既是学生需求的贴心人,又是学生成长的推动者,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同行者和受益者。通过“双肩挑”的磨练,他们也成为了同龄人中“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榜样。2013年,经管学院林瀚、张学超两位同学获得了清华大学颁发的“一二•九辅导员奖”。

经管学院学生系统师生合影。学生记者贺力瑶摄

据悉,本次活动也是纪念蒋南翔同志诞辰10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蒋南翔同志在1952-1966年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于1953年建立了“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内容部分摘自清华新闻网;供稿:学生工作组)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