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武警后勤部副部长、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院士谈研究型医院建设

2013-07-11
阅读:

2013年7月9日,应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医疗管理研究中心的邀请,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清华EMBA校友、武警后勤部副部长、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院士做客清华经管学院“医疗管理专家系列讲坛”,发表了以“研究型医院建设”为主题的演讲,并与现场80多位师生进行了交流,中心副主任朱岩教授主持了活动。

郑静晨围绕四个主题展开了演讲:研究型医院的提出与发展;研究型医院的科学内涵;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实践和对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几点思考。

讲座现场

郑静晨介绍,研究型医院启蒙于研究型大学的成功实践。他列举了德国柏林大学兴起的“第一次学术革命”,并由此形成最早的研究型大学;还谈到当今成熟的、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协会,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以及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情况。2004年,时任301医院院长秦银河借鉴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经验,客观分析了医院发展面临的几大难题:疑难危重病诊治的难题、人类疾病谱新变化的难题、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难题以及医院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率先提出了研究型医院的理论体系。郑静晨指出:研究型医院最初的构想是“科研、教学与临床医疗相结合”,研究型医院并非是大医院的专利,研究目标也并非面面俱到,而是有所权衡。

谈到研究型医院的科学内涵,郑静晨从定义、特征和核心标志等方面逐一展开,并向大家展示了武警总医院研发的折叠便携式方舱和智能扩展型方舱等先进智能的救援设备。

郑静晨还结合武警总医院的发展探讨了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实践。带着“为什么创建研究型医院”和“怎样创建研究型医院”两个问题,武警总医院展开了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实践。武警总医院以优势学科为标志的技术品牌,以扶贫救心为标志的公益品牌,以国际救援为标志的形象品牌,获得了“三赢”,即社会效应,军事效应和政治效应。

通过对研究型医院理论的学习与实践,郑静晨得出结论:研究型医院的提出,是医院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研究型医院的理念,是医院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研究型医院核心标志,是以临床需求为牵引的现代医学发展方向——创新与转化;研究型医院的中心要义,是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实践与创新结合的科学发展观。

讲座开始之前举行了授聘仪式,清华经管学院正式聘任郑静晨院士为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钱颖一院长为郑静晨颁发了聘书并发表致辞,党委书记杨斌教授主持了仪式。(供稿医疗管理研究中心编辑沟通办)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