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哈佛教授柯伟林谈大学通识教育

2012-06-04
阅读:

 受清华大学邀请,2012年5月31日,哈佛大学中国研究教授、哈佛大学杰出贡献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哈佛中国基金会主席柯伟林(William Kirby )博士访问清华,并在清华经管学院伟伦报告厅就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发表了演讲。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教授等出席演讲会,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主持了演讲。清华大学各单位党委(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以及部分师生参加了演讲会。

钱颖一院长主持

 在题为“中国时代?大学和21世纪的通识教育”的演讲中,柯伟林博士介绍了美国的通识教育,从中国和国际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为中国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议。

哈佛大学教授柯伟林(William Kirby )博士

 柯伟林博士指出,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关注。如果说19世纪是欧洲高等教育的时代,美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占统治地位,那么中国将在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他表示,决定21世纪是否会成为中国时代的便是中国教育的发展情况。柯伟林博士简要回顾了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教育发展情况,并重点谈到了中国大学的崛起与发展。他说,20世纪上半叶,中国建设了非常有活力的高等教育体制,兴建了很多在今天具有代表性的高等学府。在当今中国,很多家庭宁可节衣缩食,也绝不会吝啬子女的教育花费。现在,中国的大学在校园规模、校园设施和教育质量等方面都有了飞速发展,而这给美国大学带来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合作。

 在谈到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时,柯伟林博士表示,在21世纪,无论是欧洲的大学、美国的大学还是中国的大学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如何在发展教育的同时保证教育的质量;如何在科研变得越来越受重视时坚持重视教学;如何为不同背景的最优秀的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机会;如何改进大学课程;大学应如何同时承担国家责任和国际责任。他介绍了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情况并强调,要区分清楚教育和训练的区别,人文素质教育在本科教育中起着非常基础关键的作用,在当今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更应该注重本科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柯伟林博士表示,每一代的大学教师和教育人员都应该对教学进行回顾和反思,思考学生在这个时代最需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他还指出,成功的教学将促进教师科研的发展。因为优秀的学生具有突出的学习能力,并擅于挑战最好的教授,这种师生互动和交流将给科研带来裨益。

合影(从左至右):白重恩副院长、陈吉宁校长、柯伟林教授、钱颖一院长

 演讲结束后,柯伟林博士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

 柯伟林博士为哈佛大学中国研究教授(T. M. Chang讲席)、哈佛大学商学院史宾格勒家族工商管理学教授、哈佛大学杰出贡献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哈佛中国基金会主席。在哈佛执教期间,历任历史系系主任、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及文理学院院长,还是美国人文科学研究学会会员。从2002年到2006年,柯伟林教授在哈佛学院对本科生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提高了哈佛大学在国内外开展国际研究的实力和水平,并使哈佛学院和文理研究生院获得的财务资助显著增加。柯伟林教授分别从达特茅斯学院及哈佛大学获得学位,拥有柏林自由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据清华大学新闻网)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