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老清华的社会科学》首发式举行

2011-12-14
阅读:

近一个世纪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然而世人只知老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大概很少人知道老清华社会科学的“四大学科”——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如今曾经为清华跻身一流高等学府做出贡献的这四大学系都伴随着清华百年校庆迎来了85周年志庆,一本追思老清华社会科学拓荒历程的新书《老清华的社会科学》也应运而生。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在《老清华的社会科学》首发式上致辞

12月12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老清华的社会科学》首发式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吴培华等出席首发式,清华大学文科处处长苏竣主持了活动。该书主编,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与清华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李强,以及清华大学经济系主任白重恩、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社会学系主任沈原、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出席仪式,六位知名学者齐聚一堂,翻开了那段被岁月埋藏的历史。出席首发式的还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研究院的师生代表。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

首发式上首先播放了回顾老清华社会科学发展历程的视频短片,随后谢维和副校长致辞。谢维和说,老清华的社会科学,是清华的财富,也是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财富。书中展示了老清华社会科学的发展,使人们重新认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的“学统”,为清华社会科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和动力。他希望清华师生继承和发扬老清华社会科学发展的光荣传统,发展高水平的研究,进入国家和世界改革发展的主流,使社会科学中的各学科的发展都具有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与理工科发展形成交集,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一流大学形成交集,与国家建设小康社会形成交集,为国家发展做出人才贡献、思想贡献、文化贡献和政策贡献。谢维和最后动情的说:“我在清华经常和老师说,我不希望你做太多的事情,但我希望你做一点永恒的事情……有几本书,几篇文章,几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三十年,一百年以后人们还会提起?我相信这本书会有这样一种价值。”

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吴培华在致辞中表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这四个学科在成立后的数十年间,诞生了一大批令清华人、令中国人骄傲的学者。他们为清华成长为国内一流,海外闻名的高等学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清华的社会科学》这本书既回顾历史,也承载着清华人对未来的期望。老清华的社会科学不仅属于清华,也应该被中国历史记住。借清华百年校庆的东风,认真回顾它的发展历程,对于今天重塑老清华社会科学昔日的辉煌,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等向经济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和心理学系赠书

在新书揭彩仪式上,谢维和、吴培华、李强、钱颖一分别向经济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和心理学系赠送了《老清华的社会科学》。

《老清华的社会科学》首发式主题论坛

在随后展开的主题论坛上,两个学院的院长和四个学系的系主任围坐在一起,对老清华的社会科学发展历程进行了“温故”与“知新”。

《老清华的社会科学》首发式论坛嘉宾合影

从左至右:经济系系主任白重恩、政治学系系主任张小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 、社会学系系主任沈原、心理学系系主任彭凯平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表示,老清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崛起快、大师多、影响大三个特征。本书出版的意义在于,它使人们了解到,老清华的文科,除了辉煌的国学院之外,还有同样辉煌的社会科学的四大学科—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老清华的文科实现了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双翼齐飞的发展。科学的研究方法、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标准、注重对当时中国问题的研究、以及独立之精神,是老清华社会科学在学术发展上的四个共同特点,也是老清华社会科学对现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四大贡献。温故而知新,清华社会科学发展将翻开新的篇章。

清华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李强总结了清华社会科学四大学科的四个突出贡献:从无到有的创新工作,因为中国的社会科学在此之前基本是一片空白;扎扎实实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有坐而论道的传统,但是缺少实证的科学精神;中西合璧,大师们从欧美的名校毕业,回国后绝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所做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对现实的关注,面对剧变中的转型中的中国,当时的社会科学是对于现实中国人生活的研究。

经济系系主任白重恩缅怀了陈岱孙、萧蘧、戴世光等聚集在经济学系的一批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正是他们为清华经济学系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也把经济学系现代学科完整的带到了中国。

政治学系系主任张小劲以萧公权和陈体强两位学者为例,总结了老清华的政治学研究的两个特点,即进行学术的国际对话,和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描述当代中国。

社会学系系主任沈原认为在今天复建和发展社会学系的时候,应该继承和发扬老清华社会学研究“实践取向”、“实证精神”、“创新能力”和“有道义担当”的传统。

心理学系系主任彭凯平谈及心理学系的辉煌过去,也以“文理交融”、“中西合璧”、“兼容并包”和“创新精神”概括,并希望清华的社会科学应该走新的路,做新的研究,创造新的业绩。

最后,在展望今天清华的社会科学发展前景时,六位学者一致认为《老清华的社会科学》不只是简单的历史回顾和沉淀,“温故”是为了“知新”,他们将秉承老清华前辈们的学术传统,认真严肃治学,让清华的社会科学再创辉煌。

《老清华的社会科学》系统梳理了老清华社会科学的历史,总结了老清华社会科学的四大学科—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代表性人物及取得的成就,从中发现,科学的研究方法、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标准、注重对当时的中国问题的研究、以及独立之精神,既是老清华社会科学所具有的突出特点,也是老清华的社会科学对现代中国社会科学的贡献所在。清华大学的经济学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和心理学系都是清华兴办本科教育后于1926年成立的第一批学系。清华社会科学学者潜心治学,勇于创新,经过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就把清华社会科学的这四个学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海外知名的学科。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清华大学的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都陆续复建。今天总结老清华的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及其特点,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拓荒者的追思,厘清其中的重要传统,对今天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能够再创辉煌乃至推动清华大学走向世界一流大学都有重大意义。(供稿 沟通办)

钱颖一院长在《老清华的社会科学》首发式发言全文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