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联合举办的首届“政治学走进中国商学院”论坛在清华经管学院举行。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和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张小劲教授分别致辞,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多位知名学者发表学术报告。论坛由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教授主持。
钱颖一院长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老清华经济学系(经管学院的源流)与政治学系的历史。经济学系和政治学系均为清华在1926年首批成立的学系,至今85周年。经济学系和政治学系同属1929年成立的法学院,而且除了暂短时间外,法学院中只有这两个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这两个系都停办了。改革开放后,这两个系先后恢复。此次论坛可谓两系在60年后的首次学术合作。钱院长谈到,去年经管学院举办了“心理学走进商学院”论坛,今年上半年又举办了“社会学走进商学院”论坛。连同这次的“政治学走进商学院”论坛,经管学院同人文社科学院已经是第三次联合举办论坛。这显示了大学之中的商学院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紧密联系的优势。这种优势是独立商学院不具备的。
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教授在演讲中介绍了老清华时代经济学系与政治学系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长期合作。他特别提到,长期担任法学院院长和经济学系主任的陈岱孙教授一直为政治学系学生讲授经济概论和财政学两门必修课,并还曾兼任过政治学系主任。经济学系的萧蘧教授和政治学系的萧公权教授是同年出生的堂兄弟,均为国内顶尖学者,代表着两系的“兄弟之谊”。政治学系的多位毕业生,如王赣愚、汤象龙、姜书阁和俞国华等,后来转为从事经济研究或经济管理工作,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清华政治学系于2000年复建,2009年重组,张小劲教授也热切表达了与经管学院“60年后再携手”的期盼。
政治学系副主任景跃进教授发表学术报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报告中提到1980、1990和2000年代政治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和三个争议主题:新权威主义与民主政治、新左派与新右派、如何看待中国体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然后介绍了当代政治学与经济学研究的密切的相互影响,以及三种看待这两个学科关系的视角:相互作用模式、同构模式、和公共选择理论。景教授归纳说,中国兼具后发和转轨的双重特性,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种体制在许多领域共同发挥作用,这种现实也意味着学科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的必要性。
政治学系刘瑜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的民主化前景》,重点介绍了“经济社会发展会促进民主政治进步”这一“现代化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然后评述了近期出现的“中国例外论”,认为现代化理论依然富有解释力。接下来,政治学系特聘研究员程农和讲师苏毓淞分别做了《利益概念与政治哲学》、《经济学与政治学在方法论层面上的整合与应用》的学术报告。
在讨论阶段,与会师生围绕“政治学系与商学院合作模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供稿 财税所 编辑 沟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