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至17日,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研讨会(Tsinghua Workshop in Macroeconomics 2011)在经管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举办,白重恩、文一、石寿永、朱晓冬及刘庆等多位老师负责组织。与会的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包括美国西北大学的Martin Eichenbaum教授和瑞士苏黎世大学的Fabrizio Zilibotti教授等。
在几天的议程中,与会学者就经济周期、资产价格和投资、金融市场、人力资本和风险分摊,能源和房地产以及中国问题等多个专题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最后一天下午,由白重恩教授主持了题为“债务危机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的圆桌讨论,众多学者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内容十分精彩。Martin Eichenbaum讨论了全球经济失衡的三种假说,指出中国要扭转国际失衡, 刺激国内投资比刺激消费更有效。来自美联储的Bill Gavin 介绍了美联储现在面临的困难,认为现在美国低利率的状态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Kjetil Storesletten教授认为人民币被低估并非中国的经常项目保持盈余的原因,因为这不能解释中国长期的低通胀率,他认为一个很有可能的原因是中国的金融发展不健全,缺乏投资机会导致资本外流,相应的办法则是进一步发展金融部门和治理外部盈余,同时不应当持有太多的美国短期国债而应当持有更多的低流动性的资产。之后,与会者还就中国的教育、养老保险、住房和金融等领域的投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此外,8月14日还举办了旨在为青年宏观经济学家提供学习交流平台的专场。来自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和年轻教师报告了新近研究,资深教授参与讨论和点评。
与会的众多学者对此次会议的组织和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另有来自国内多所大学的师生旁听了本次会议。(供稿 财税所 编辑 沟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