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博士项目开学典礼致辞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清华经管学院博士项目的开学典礼,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是我们学院的历史上第一次举行单独的博士生开学典礼,也是学院第一次举办以八个博士项目为单位的开学典礼。今年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共69人,包括港澳台学生3人。这其中经济学门类30人,管理学门类39人。同学们都是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者。我愿意借此机会,代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各位博士新生表示真诚的欢迎。我要向同学们表示祝贺,祝贺你们成为清华新百年的第一届博士生,祝贺你们成为清华经管学院博士项目重大改革后的第一届博士生。
在我们学院今年秋季入学的各类教学项目中,参加博士项目开学典礼的学生是最少的,其他类教学项目—本科、硕士、MBA、EMBA—每一类都超过200人。但是,博士项目在学院占有特殊的地位。博士生培养是研究型大学中代表大学最高学术研究水平的教学项目。没有一流的博士教育就没有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因此,我们学院把博士生培养放在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经济管理学院的一个标志性教学项目。
学院在过去几年中系统地研究了我们的博士生培养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并且逐步地推进了博士教育改革。清华经管学院的博士教育改革有四个方面:即坚持学术研究导向,严格控制培养质量,按照学科项目招生,成立论文指导小组。到今年2011年,学院的博士教育改革已经实现了了重大突破。
首先,坚持学术研究导向。我们的博士毕业生就业导向主要是面向海内外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国内重点是积极推动博士毕业生去“985”和“211”高校担任教职。同时,我们也鼓励博士毕业生去海外大学担任教职。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上,博士生一、二年级以修课为主,课程按照学科组织,分为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六个平台,每一个平台都规定必修课程系列。学院为每一个博士项目安排了一位教师担任博士项目学术协调人,全面负责协调制定和落实博士生培养方案。今天,他们也都第一次参加了这次开学典礼。
第二,严格控制培养质量。学院在每年十月统一举办博士生资格考试。这是博士论文开题前的一次学科综合考试,以检验博士生是否掌握了学科基础知识,以及是否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学院还把原来一年一度的博士生论坛改为每周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使得博士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演讲自己的论文并听取批评意见。学院要求所有博士论文除了至少4位专家公开评审之外,还必须经过3位专家双向隐名评审,在所有评审意见均无较大异议的前提下,博士生方可进入答辩申请阶段。
第三,学院从你们这届博士生开始实行招生制度的改革,由考生报考博导改为报考博士项目,博士生通过资格考试以后再选导师。经管学院共开设八个博士项目,每一个项目对应一个系:它们是会计学、企业战略与政策、经济学、金融学、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技术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市场营销。经过这一改革,博士生将会在学科上更加成熟地选择论文指导教师,同时,也会有更大的选择指导教师的空间。
第四,也是从你们这一届博士生开始,学院正式推出了博士论文指导小组的制度。每个博士生的论文指导小组由三名教师组成,其中组长应由正教授或副教授担任,而成员则可以由学院的任何教师担任,包括助理教授。在学生通过资格考试之后选择论文指导教师时,我们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即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教师,教师也可以自由选择任何学生。
经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改革,我们可以说我们学院的博士培养模式已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博士培养模式接轨,在国内各院校中处于领先位置。这些改革为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创造了一个好的制度环境。但是,要想成为优秀的博士生,仍然需要同学们的加倍努力。
我们学院把博士教育的理念定位于“追求真理,崇尚科学”这八个字。今天,在这开学典礼的时刻,我郑重地把这八个字送给全体博士生,希望它伴随你们在清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全过程,也希望它让你们终身受益。
在我看来,追求真理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中的极其崇高的选择。同学们选择了攻读博士,也就应该是选择了一条追求真理的道路。博士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学术研究人才。学术研究是一个值得献身的事业。通过学术研究创造知识,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经济学的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局限,帮助寻找应对各种现实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管理学的研究发现和推广最佳管理实践,推动企业更有效的运行。
追求真理非崇尚科学不可。经济学和管理学都属于社会科学。崇尚科学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科学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有用逻辑推理方式建立理论,并推导出可检验的命题;二是要有用实证的方式对命题做出经验分析和判断。因此,科学的方法就是要讲逻辑,讲证据。这对我们中国学者非常具有挑战性。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传统文化,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既没有发展出像欧几里德几何学那样的公理体系,也没有发展出通过经验实证系统地检验理论的方法。科学方法是外来的方法。所以我们中国学者要比西方学者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使用科学方法。
作为研究经济学和管理学这样的社会科学的中国学者,在目前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来自政治和市场两个方面的干扰和诱惑。相对于自然科学,在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的领域中,追求真理和崇尚科学往往更容易与追求权力、崇尚金钱相矛盾。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就需要鄙视世俗的权力和金钱,也需要抵御权力和金钱的勇气和毅力。我们要认识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不同的人生的意义。
这种压力和诱惑在现实中比我们的想象要复杂。比如,我们希望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有社会影响,特别是对政府的政策有影响。但是,如果为了影响而屈服政治和市场压力,甚至违反学术道德,那就是不可取的,所获得的影响也不会对社会的长期发展有益。追求真理和崇尚科学本身是崇高目标,但是说到容易,做到难。在今天较为浮躁的环境中,就更难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环境,它的价值也就更大。
在过去一百年间,清华培养了出了一大批学术大师,他们中不少是在清华读中学、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后来又去国外的大学继续深造,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在新的一百年中,我们期待着又一批学术大师能够从清华涌现,而且是从清华培养的博士生中产生。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学院非常希望你们学业有成。你们的成功,也就是学院的成功。不过我认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可能比学业成功更为重要,因为它代表了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