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经管学院为了创造有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特别挑选一小部分本科大三、大四同学为他们开设了三个方向的“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每一个方向的学生不超过15人。这个计划从2009年秋季学期在2007级学生中开始实施,第一批学生即将毕业。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的三个方向是,优秀学术人才培养计划、优秀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优秀人才领导力培养计划。
“优秀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由经管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主任高建教授和机械工程学院卢达溶教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
高建教授介绍说,该计划的培养目的是帮助那些有创业想法和创业潜力的学生,认识创业过程、建立创业网络、开展创业的实践活动,提高创业能力。在大二结束前需要经过报名、面试合格后方可参加。选拔的标准是要求同学有创业想法,有激情、有干劲,勇于克服困难,善于坚持,愿意在将来创办新企业。最终有15名同学顺利入选。课程考核要求同学每两周上交一个报告,并在临近学期末时组织答辩。把企业创始人请到现场,和教授共同为同学们打分。
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这个计划属于体验式学习,是基于现场的课程,这里的现场指的是企业和实验室。学生通过持续与企业的高层交流、和企业的中层座谈、实地调研来深入了解企业的决策制定和变革过程,从而形成对于创业者的生活、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路径和艰辛的直观认识。
经72班马力同学回忆说,他们当时深入的企业是北京海兰信数据记录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船舶专用的黑匣子、导航仪等精密仪器设备的公司),是清华经管学院MBA校友申万秋创办的。通过与海兰信主管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等方面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专家座谈,同学们了解了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公司的竞争优势和不足,对外查找相关的中英文资料,了解世界范围内、尤其是船舶通信领域发展较好的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商业模式,并为海兰信所借鉴。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三个月,同学们对海兰信的新商业模式进行了从头到尾的梳理,将海兰信在这个过程当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可能面对的包括生产、客户终端、资本市场等多个方面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圆满地完成了这个项目。
由于清华理工科院系的实验室有很多既有高精尖技术、又蕴含商业机会的科学研究成果,所以该计划特意安排学生和相关的实验室负责人进行沟通和调研,围绕他们正在进行的实验成果来撰写一份以这些技术为核心的一家模拟的科技企业的创业计划书。目前已经参观访问了校内的等离子实验室、纳米制药实验室、摩擦学实验室等。经84班覃和平说,每次去实验室参观时,他总要拼命地去想如何把技术转化为商业机会,这对于培养自己的洞察力和创新精神都非常地有帮助。
当问到当初为何选择参加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时,覃和平表示,由于受家庭的影响,他自小就立志将来要创办一家企业。来到清华后,他先是听了《创业管理》课程,随后又参加了学生创业协会和创业计划大赛,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在创业方面的能力。他说,每个人都有一颗创业的心,希望自己在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人脉后,未来创办属于自己的企业。
而在经72班马力看来,与一群具有创业激情和想法的同学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分享,再加上老师的专业指导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可以更加全面地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他说,高建教授思维敏捷、有远见,善于捕捉商业机会,并且善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总是提醒同学们要善于发问。提问就是学习,如果学生去参加一个会议,高教授认为学生在会议上听到了什么固然重要,但他更重视的是学生提问了什么,因为提问说明你在思考,在判断,在选择。
参加“创业人才培养计划”还有外系的同学。水工81班的黎嘉宁同学就是其中之一。他回忆说当初报名的同学很多,经过递交材料、面试后自己能够胜出,感觉特别难得,因而也更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有同学甚至给高建教授写邮件说:学习这门课,会改变我的一生。(供稿沟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