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七)探讨“民生挑战”

2011-03-25
阅读:

2010年3月20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清华经管学院校友事务办公室协办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在学院伟伦楼报告厅召开。本次论坛以“民生挑战”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机构的学者、政府官员及商界精英共同探讨。与会嘉宾包括:日本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驻华首席代表关根荣一、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顾云昌、国家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及北京大学教授李玲、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系主任雷鼎鸣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主持。

论坛第一部分,李稻葵教授与关根荣一先生和袁钢明博士就日本地震灾害对中国及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前景进行了讨论。关根荣一指出,日本地震灾难使国内的汽车产业、电子产品以及电力产业蒙受了很大影响且短期内难以恢复。袁钢明表示其国内发展核电站和能源供给之间长期以来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他认为日本经济有可能一蹶不振。在能源方面, 他认为日本应该寻求其它安全可靠的能源供给方法替代核能,例如,利用日本所拥有的世界上较高水平的天然气发电。当然,这也会导致全球天然气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嘉宾们还指出,由于受灾区占日本GDP份额较小,地震不会给其国内的经济总量带来太大震动。日本政府可能发行6.4万亿日元的国债,来缓解国内财政需求。但日本财政已有的高额赤字,又与发行政府债券相互冲突,给政府决策带来极大难度。袁钢明研究员和关根荣一先生还就日本当前的外汇储备、财政刺激、日本央行政策等问题回答了在场观众的提问。对话讨论了中国在灾害防备和体制改革方面应汲取的经验教训以及两国政府今后合作的前景。

论坛第二部分,嘉宾集中探讨了国际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张燕生所长指出,日本地震短期内会对中国的出口带来较大的影响;受利比亚战乱局势影响,中国的贸易顺差今年可能会低于去年;国际油价是否会出现较大波动并影响中国经济将取决于动荡局势会不会加剧、会不会波及到海湾六国。张燕生认为日本灾害、中东局势动荡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应该不会超过1个百分点。在控制物价方面,他认为由于国际资源价格上涨,我国今年提出的物价上涨不超过4%左右的目标有一定难度。就物价上涨、政府调控问题,嘉宾们进行了热烈的争论。袁钢明研究员和雷鼎鸣教授认为适当物价上涨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及其生活质量,向松祚教授则认为物价的上涨不仅对市场有影响,更可能引发背后隐藏的诸多民生问题。

房地产和住房是民生问题的核心之一。李稻葵教授就当前政府对北京购房的限制政策向嘉宾提问。顾云昌会长认为,今年北京部分房价会呈现一定松动,但全面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就全国房价来说,保障房、公租房的供应量会增大,但仍然难以撼动高位的商品房价格。他指出,解决我国房地产问题可能有两条途径:提供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限价房和面向中高收入阶层的新的金融改革。对房价居高不下的香港,雷鼎鸣教授认为香港政府同样会像大陆一样制定限购政策。向松祚教授谈到股市时,提议中国股市应该向欧美日国家学习,要求上市企业对股民分红,从而促进中国股市健康成长。

医疗卫生改革也是我国民生问题的一大核心。李玲教授指出我国的医改之路还很艰难而漫长。政府如果用市场经济、招商引资的思路进行医改,只会导致民众就医更加昂贵。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政府转变医改理念和方法,对公立医院实行更多有效的约束。公立医院是改革的核心,应该推出整体方案使其回归公益。李玲也表达了对下一步医改的担忧,她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可能将更多资金投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去,而减少财政在医疗改革方面的支出。嘉宾们认为民生问题和民生的改善应该作为政府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政府要重视住房、医疗、收入分配等事关百姓民生的关键社会问题。(供稿CCWE 编辑 沟通办)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