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风景如画的湘西沅陵,一支着装整齐的队伍行进在乡村小道上,他们是来自清华大学EMBA09级、10级及各地同学会参加“清华一百年 重走联大路”活动的同学们。此次,他们将在湖南进行为期4天的徒步挑战赛。在这四天时间里,同学们将负重翻越湘西的崇山峻岭,最后抵达湘西抗战名城—芷江。
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主办,是经管学院申报的百年校庆重点活动之一。湖南段是“重走联大路”活动的第一站,之后,清华EMBA学生将于2011年4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前继续在贵州和云南进行徒步穿越。
清华大学EMBA学子重走西南联大路湖南站启动仪式在中南大学和平楼举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廖理教授在长沙西南联大旧址启动仪式上发表致辞。
西南联大是清华大学百年进程中极为凝重的一页。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院校迁至内地,1937年11月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1938年4月迁至云南昆明。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屠守锷、朱光亚、邓稼先等一代杰出人才,对中国的经济建设、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大学EMBA学子重走西南联大路湖南站启动仪式在中南大学和平楼举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廖理教授在长沙西南联大旧址发表致辞。 他说,“清华大学EMBA教育中心通过组织300名EMBA同学行走清华百年历史阶段中校址变迁的联大路径,追寻清华杰出校友的足迹和重大事件,感受前辈大师的伟大品格,传承西南联大与清华大学‘刚毅艰卓、自强不息’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百年清华精神,为母校献礼。”
已入耄耋之年的西南联大38届校友金德镰老先生动情地说道,“70多年前,西南联合大学南迁至长沙,并在今天的中南大学本部建立了和平楼、民主楼,在经费困难、战乱交加的环境下,联大人用他们的坚毅和刚强笑对一切困难。那段时光虽然艰苦,却令我们终身难忘,一生受用不尽。”金德镰老先生还号召在场学子继承爱国、民主、科学的清华精神,艰苦奋斗,勇往直前。
“联大精神不仅是清华大学等联大人的财富,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财富。” 清华校友、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慧在启动仪式上勉励青年学子要有联大人严谨治学、艰苦奋斗的精神。
大会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参加联大路徒步行走的队员从EMBA教育中心贾莉老师手里接过队旗统一前往湖南沅陵,展开在湖南境内四天的徒步行程。
11月25日,队员们穿越沅陵319国道,开始第一段行程。虽然山路坎坷崎岖,环境复杂,但清华师生们却劲头十足。7.5公里路程,最快的学员仅用1小时零8分完成全程,75岁高龄的钱锡康教授也以2小时18分顺利到达凉水井镇中学。到达后,同学们天为帐,地为床,纷纷搭起帐篷,露宿于校园一角。
操场上首先举行了捐助仪式。之后是联大精神论坛。联大老校友张彦、胡邦定、沈克琦等老先生由于年事已高人虽然不能来到徒步现场,但心系活动,纷纷通过视频形式,对活动给予了良好的期望和寄语。
西南联大历史系1945届毕业生、今年已88岁高龄的张彦铿锵有力的表述:“清华学子能在当前岁月徒步重走联大路,是个壮举,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在行走途中,有所思,有所悟,对自己的工作、企业有帮助,更清晰的认识自己肩负的民族使命感。”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联大精神论坛在几位老学长的视频歌声中结束。西南联大在岁月的长河中,离我们越来越越远,可联大精神却已深深的烙印在每个EMBA同学心间。
清华校友总会理事钱锡康在凉水井镇中学捐助仪式上说:“西南联大虽然处在战时的动乱年代,却集合了当时中国最为优秀的大师,他们以刚毅坚卓、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在队伍行进过程中,10-D班同学,广电运通公司总经理助理罗攀峰虽然膝盖受伤,但仍坚持快速走完6公里崎岖艰难的山路,不过与自己相比他似乎更认可三位队员的表现。罗攀峰说:“活动不仅让我们体验了当年联大学生,在日寇步步紧逼下步步迁徙的不易,更感受了团队协作和互助之情。也让我们明白企业管理上,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及时调整、准确判断、不惧艰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一切是建立在一个训练有素,团结一心的团队至上的。”
26日夜,经过一天的艰苦跋涉,队伍抵达一个叫水打坪的宁静村庄,同学们吃完晚餐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联大往事和自己对联大精神的理解,赛事组总教练汪治同学称赞西南联大时间短、条件艰苦,却培养了那么多的人才,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我们今天选择走这条路,就是让我们每个同学在行走过程中体会西南联大的艰辛和不易,牢记联大刚毅艰卓和清华行胜于言的精神。”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大自然,追随前辈学长的足迹,带走思考上路,这次联大路徒步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对我个人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等回去后我要跟我的管理层讲,什么是联大精神。”组委会08-C班李军同学对同学们动情地说。
夜,已经很深了,但同学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大家的思绪都飘向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都聚焦在73年前的同一条道路上。
在此次徒行过程中,对沿途中小学进行捐赠活动等公益内容是一大亮点。活动总策划贾莉老师表示:“此次活动除了希望EMBA学生能传承联大精神,同时希望通过EMBA学生的实际行动来传播这种精神,为西南联大路沿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此外,活动组委会还透露,贯穿活动全程的公益活动“烛光工程”,将通过教育部门推荐和自荐的方式,挑选100位湖南、贵州、云南三地的乡村教师,为他们提供免费培训,让他们将这样的精神融入到育人之中,培养出更多具有联大精神的人。
11月27日,经过6公里的徒步,同学们到达罗翁小学,举行了捐助仪式。湖南同学会向小学生们捐助了书籍、电脑、食品等物品。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让每个EMBA同学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活动的意义。
参与行走的09-D班李金海同学说:“EMBA学生本身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比较大,应该承担更多地社会责任,为社会做些事情。当年西南联大的教授学生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主,付出了毕生的心血,甚至是生命。当前的和平年代,虽然不需要我们像他们那样,但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助别人,从而带领更多人帮助别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芷江作为二战盟国军事基地、湘西会战指挥中心、抗战胜利受降名城,见证了叱咤风云的抗战历史。
活动最后一日,参加活动的全体EMBA师生在芷江受降纪念馆集结,去探访其珍贵精粹的抗战遗迹和文物,领略这里博大精深的抗战文化,从伴随战火与硝烟的历史中重拾记忆碎片,激荡作为一位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
活动返程的路上,10-D金春洙同学说, “明年重走联大路的活动,将沿着前辈走过的道路,一路向南踏上云贵之巅。路会走下去,援助沿线各地中小学的烛光工程也会继续下去,在那里将会有更多的中小学里,摆放上他们也许未曾见过的电脑和新书,一百名乡村教师也将来到清华大学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刚毅、坚卓、团结、知识,一路星火相传,不正是63年前西南联大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吗?”
酒仙网副董事长09-A班梁爱丽表示这是一次精神之旅,一路走下来自己收获很多,“在行走中最重要的是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
“这次徒步路程虽然不长,但是颇具挑战性,可谓爬山涉水、登高速降都包括了,有挑战,刺激!”来自信达澳银基金的08-C班王重昆同学称赞学校本次活动组织周密,很有挑战性,“期待明年湖南、贵州站的徒步穿越。”
分别的时刻,同学们依依不舍。短短四天湖南站的户外穿越,联大精神在这支队伍里飞扬。同学们纷纷相约下一站再见。
重走联大路,我们在行动!(编辑:沟通办 供稿:EMBA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