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东教授,围绕“AI与企业发展”展开深度对话,提出“既积极又谨慎”的AI发展原则,并指出中国企业正面临从“市场机会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关键转型。
何立峰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代表
秋风过耳,正是格桑花绚烂的季节。新的学期,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第一中学高一五班的学生等来了一位新老师,从清华大学来支教的曾雅萍。
近期,我国连续推出了包括育儿补贴、免保育教育费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吴斌珍8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称,此次育儿补贴政策有多个亮点。
8月8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副所长吴斌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此次育儿补贴政策的亮点颇多,此举也非常明确地释放信号、表明决心,即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来激励生育,是促进生育、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新政给予家庭稳定的“减负”预期,来促进近亿婴幼儿家庭和育龄家庭的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助于经济复苏。
近日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了800余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3000余项前沿展品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人工智能从技术前沿走向产业一线的蓬勃活力。
《深层次改革:中国经济的难题与突破》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专著。该专著分为什么是深层次改革、为什么要推进深层次改革、怎样推进深层次改革、如何保障深层次改革等几个部分,是一本对理解中国改革非常有价值的专著,尤其是对了解政策制定者的思路,应该是一本必读的书籍。
近日,来自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数据显示,我国研发投入再创新高,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不仅研发投入增加,研发人员队伍也显著优化,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我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当前,我国经济逐渐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模式,转向以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这里是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的专访间,现场的嘉宾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教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据已成为关键的基础性资源和核心生产要素,全面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工业制造作为实体经济的压舱石,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正不断深化,正在从“数字技术赋能生产”走向“数据驱动产业系统重构”。作为引导数据要素与重点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抓手,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设置“工业制造”专题赛道,紧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核心命题,围绕创新研发、智能决策、服务延展、供应链协同、数据治理等工业制造的重点环节,系统部署多元赛题任务,推动面向数据价值释放的工业制造数字关键技术突破、智能流程再造及商业模式创新。